首 页    行业动态   标准公告   工作平台   组织机构   标准计划   信息查询   专题栏目   文章精选   标准书市   相关产品   会议直播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购买标准资料
咨询服务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工业发展动态 -> 正文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物流工作
作者: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 陆 江     来源:     日期:2005/5/10 14:44:16
 

一、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

    现代物流是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核心是运用系统整合的理念,对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和一体化运作,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服务的目的。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批发零售业、对外贸易业和信息业等新兴的复合性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展现代物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加快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降低社会流通成本,提高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提高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推动信息技术在生产、流通及运输领域的应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促进城乡和地区间商品流通,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的物流服务需求;有利于处理突发性事件,保障经济稳定和社会安全。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和重化工业发展时期,生产、流通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城市化步伐加快,对物流的规模与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涉及到构建符合城乡人民生产、生活和消费需要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物流环境都是新的挑战。如何运用现代物流管理和技术,以最少的物流资源完成尽可能多的物流量,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效率和效益;如何建立应急物流系统,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和自然方面的不确定因素,都是现代物流发展需要考虑的问题。

    我们要用科学的发展观看待现代物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现代物流工作。现代物流业在发达国家有近百年的历史,已经趋于成熟,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这几年发展很快。我们可以结合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采用先进的物流理念、管理和技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现代物流的跨越式发展。

二、我国现代物流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世纪之交的这几年,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三年多来,我国现代物流工作发展很快,形势很好,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各级政府大力推动,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继2001年原国家经贸委等六部委发布《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2004年8月,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根据温家宝、黄菊、曾培炎等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精神,经国务院同意出台《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商务部等13个政府部门和有关行业协会组成的“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开始工作,有关部门正在为落实《意见》起草相应的“实施细则”。全国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开始制定,并将纳入国家“十一五”重点专项规划。我国首次“现代物流工作会议”将要在今年下半年召开。

    与此同时,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物流规划和政策,推动了各地和区域物流的较快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和50多个中心城市制定了当地的物流发展规划,20多个省市和许多中心城市分别建立了物流行业社团组织,不少地方形成了综合性的物流工作协调机制。从分区域的形势来看,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成为现代物流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也在积极推动。有些地方把物流产业确定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作为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措施。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各地政府提高了对发展现代物流的认识,明确了政府部门在推动物流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积累了不少经验。

    第二,物流企业群体逐步形成,物流服务市场出现了繁荣活跃的局面

    经过几年发展,我国物流市场已形成由多种所有制、多种经营规模和多种服务模式共同构成的,各具特色的物流企业群体。一是原有的国有物流企业通过重组改制和业务转型,向现代物流发展。如中远物流、中邮物流、中外运物流、诚通中储物流、中海物流及原铁道部所属的几大物流公司等。二是出现了营业收入超亿元甚至10亿元的民营物流企业。如宝供、大田、宅急送、华宇、远成、南方物流等等。他们虽然只有短短10来年时间,但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已取得超常发展。三是世界知名的跨国物流企业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并获得较快发展。如丹麦马士基、美国联邦快递、总统轮船、荷兰天地、德国邮政、日本日通、英国英运等。

    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在竞争中相互融通,互为补充,促进了经营和服务创新。许多物流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进行市场细分,功能定位,培育核心竞争力。一些功能较强的“领头企业”整合中小型、专业化物流服务提供商,在专业领域整合资源,提供增值服务,逐步向上下游延伸。更加专业化的物流服务提供商,诸如汽车物流、烟草物流、医药物流、家电物流等等体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出现了区港联动、仓单质押、精益物流、物流地产、连锁货代等新的物流服务模式。据调查,2004年大型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等指标的年均增长幅度一般在30%以上。

    第三,生产和流通企业引进现代物流理念,推进了资源整合,提高了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

    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开始重视现代物流管理和技术的应用,以订单为中心改造现有业务流程,在生产组织、原材料采购及产品销售、配送和运输、仓储等方面实行一体化运作。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发挥各自优势,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提升双方主业优势,一些大企业都有大的动作。如,中远物流先后与海尔、长虹、中核集团、TCL等,中海集团与宝钢集团,中邮物流公司与雅芳公司分别结成战略合作关系。不少行业企业,如新华制药、广东美的、江苏春兰、上海烟草集团、雅戈尔集团等积极采用供应链管理技术,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商贸流通企业加快改制重组,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据商务部公布的2004年全国前30名商业连锁零售企业的经营状况统计结果,2003年排名第30位的连锁零售企业销售额为26.1亿元,而2004年已经达到45.8亿元。仅仅一年时间,进入前30名的“门槛儿”就提高了近20亿元。从近几年的统计来看,排在前30名的企业大部分经营稳定,成为国内连锁经营的龙头企业。重视物流管理,加快物流发展,成为这些企业稳定发展最重要的基本条件。

    第四,物流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不断改善

    2004年,国内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24.3%,是2000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到2004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7.4万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185.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42万公里),沿海港口万吨级深水泊位超过600个,内河航道里程12万多公里。一批铁路、公路站场和货运枢纽、海运和内河港口、机场、运输线路和作业设施有了较大改善。以发展现代物流为核心的物流园区(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大批涌现。我国在共用通信网的规模、技术层次、服务水平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特别是互联网的应用普及为物流信息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技术条件。立体仓库、托盘、货架、集装箱、机动工业车辆、自动拣选设备等物流技术装备得到较快发展,我国物流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第五,口岸物流发展迅速,枢纽港成为区域物流发展的“引擎”

    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外贸的发展,世界级大港在我国迅速崛起,港口成为物流功能的聚集区。2004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完成3.79亿吨,成为世界第二大货运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455.4万标准箱,居世界第三。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1365.54万标箱,位居国内港口第二、世界港口第四。青岛港通过良好的服务吸引众多船公司和货主企业,仅2004年就增开25条航线。天津港在实现集约化经营的过程中,不断拓展港口在加工、物流、交易等方面的功能。大连港初步构建了覆盖东北地区主要城市的内陆海铁联运体系,2004年集装箱海铁联运18万标箱,再度蝉联全国海铁联运第一大港地位。沿海港口特别是大型枢纽港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越来越重要,已成为推动区域物流和经济发展的“引擎”。2004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0亿吨,比上年增长21.3%。集装箱吞吐量6150万标箱,比上年净增1300万标箱,增长26%。

    第六,信息化引领现代物流的发展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必不可少的技术条件,信息化的水平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物流信息化加速发展。一是物流企业信息化向供应链管理的方向发展。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已经从IT、家电和零售领域进入到重化工产业。二是建立针对行业特点的信息平台,通过网络、信息的整合,促进了商业模式的创新。三是区域与物流节点的信息平台建设提上日程,以机场、港口、车站、物流园区为主的物流节点信息平台建设发展很快。四是公共服务和政府监管方面开始成为电子政务的重点,对于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

    第七,物流标准化、统计信息、物流科技、人才培养等基础工作取得突破,为加快物流发展提供了条件

    一是物流标准化工作全面启动。在国家质检总局和全国标准化委员会协调下,相继成立了跨部门、跨行业的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两个委员会制定了《我国物流标准发展规划》,提出了急需制、修订的300多项物流标准,形成了《物流标准体系表》。部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已经开始,《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即将作为国家标准开始实施。

    二是物流统计工作已形成制度。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制定了建立社会物流统计制度的试行办法,委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组织实施,相关数据已开始对外发布。

    三是物流科技引起重视。国家首次把“物流服务”列入“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近年来有关部门已经对部分物流科技项目给予了各方面的支持。

    四是物流教育培训发展很快。我国开设物流专业的大学由4年前的9所增加到108所,包括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教育在内的物流专业教育体系正在形成,学科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按照《物流师职业资格国家标准》,仅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同组织的培训认证,就有1万人获得物流师和助理物流师资格,并将开始高级物流师培训认证工作。一些行业协会和院校还引进了国际物流与采购方面的资格认证,组织国内学员到国外培训进修,物流人才的培养正在积极推进。

    由于各方面的大力推动,我国物流有了很大的发展。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测算,200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38.4万亿元,同比增长29.9%;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1.3%,比上年同期21.4%降低0.1个百分点,比1991年下降2.7个百分点;国内物流业实现增加值8459亿元,同比增长8.4%。当年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6%,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9.5%。

    近年来,我国物流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最重要的是对物流理念的认识深化了,物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加强了,中国物流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依然停留在粗放式经营的层面,质量和效益还不很理想。我国全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自1998年降到21.4%以来,连续7年上下徘徊,2004年还是21.3%的水平。除了经济结构的原因外,这同国际油价上涨,运输成本上升有直接的关系。尽管如此,对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有清醒的认识。体制的制约、设施的落后、企业规模不够、效益和效率不高、服务较差、地区和行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存在。“小、散、差”的问题解决要有一个过程,企业和资源整合还需要时间,中国发展现代物流任重道远。


 


相关报道
·我国开始综合协调现代物流业发展 (2005年5月13日 8:30分)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状况及政策建议 (2005年4月13日 14:58分)
·中国现代物流业开始有序发展 (2005年1月21日 13:30分)
·今年我国现代物流业将有序发展 (2005年1月13日 14:19分)
·回顾与展望 中国物流专家论坛 (2005年1月7日 10:26分)
·第九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召开 (2005年1月6日 16:48分)
 
本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意见与建议 - 设置首页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4 standard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维护。建议浏览分辨率: XGA(1024x768)  京ICP备05033993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