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动态   标准公告   工作平台   组织机构   标准计划   信息查询   专题栏目   文章精选   标准书市   相关产品   会议直播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购买标准资料
咨询服务

您的位置: 首页 -> “两会”专题 -> 2005年“两会”专题 -> 正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就经济发展与宏观调控答记者问
来源:新华网     日期:2005/3/8 8:36:48
 

    十届人大三次会议7日记者招待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马凯主任,就经济发展与宏观调控回答了大家的提问。

    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是长期任务 在新一年里仍然丝毫不能放松

    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二者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缺一不可的。在这个意义上讲,宏观调控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不存在何时结束的问题。改变的只是每个时期,因为情况不同,宏观调控的取向、宏观调控的重点、力度的把握有所不同。

    宏观调控取得两方面明显成效但仍是初步的,阶段性的

    一方面通过宏观调控经济运行中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得到了抑制;另一方面,在实施宏观调控过程中,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受到伤害,国民经济仍然保持了增长速度比较快、活力比较强、效益比较好的良好势头。这些成效还是初步的、阶段性的,主要表现在:原有的一些不健康不稳定因素虽然得到了遏制,但是基础还不稳固。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能源问题:
 
    中国进口原油对世界价格的影响是非常有限

   我国既是原油的消费大国也是生产大国,进口的原油,在世界贸易的份额中不过6%—7%,影响也是非常有限的。我国解决资源问题是坚持立足于国内,同时也坚持改革开放,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开展国际经济合作过程中,坚持平等互利、互利双赢的方针。

    中国电力建设创世界纪录为何仍然缺电

    基本原因是快速增长的电力供给赶不上更快速增长的电力需求。最近两年全国电力需求增长都在15%左右,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少有的,世界上也是罕见的。电力增长需求快,这有合理的因素,如生产扩大、生活水平改善等,但其中确有不合理、不正常的因素,主要是有一些地方不顾客观条件和资源环境约束,盲目攀比速度,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有关系。

    加强宏观调控 增加电力供给 运用经济杠杆 解决电力短缺 

    解决电力短缺的问题,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宏观上来讲,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我们的增长速度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就是能源、资源能够承载的区间,同时要加强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这是最根本的。从微观上来讲,要坚持两手抓,一手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增加电力供给。今年计划开工6500万千瓦。另一手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主要用经济杠杆为主,坚持合理有序供电,来抑制不合理消费,提倡各行各业和全体居民都来大力节约用电。
 
    答记者问:

    [中央电视台记者] 请问马凯主任,去年一年国内外对中国经济最为关注,议论最多与争论最大的就是宏观调控。一年过去了,现在大家思想是否已经统一了?宏观调控什么时候能结束?

    [马凯] 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我国每一次宏观调控都会有争论和议论,这次宏观调控之所以争论相当激烈,原因是复杂的。但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次宏观调控是在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还处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时候出现的,这比等矛盾暴露比较充分时统一思想要相对困难一些。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一年多的宏观调控实践,可以说认识逐渐趋向统一。

    同时,经济运行中又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说在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电力建设出现一些盲目扩张的情况。前一阶段一些行业盲目扩张的后果开始逐步显现,产生资金占压越来越严重,特别是体制不完善、体制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这些深层次矛盾开始更多的显露出来,所以旧病复发的可能性还依然存在。所以宏观调控在新一年里仍然丝毫不能放松。

    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通过宏观调控经济运行中的一些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得到了抑制,主要表现在“四个遏制”和“一个避免”上。“四个遏制”就是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连续五年大幅减产的趋势得到了遏制;固定产投资过猛上涨,特别是一些行业盲目扩张的势头得到了遏制;信贷货币一度增长过快势头也得到了遏制;乱占滥用耕地的严重势头也逐步得到了遏制。“一个避免”就是避免了一次经济上大的起伏。

    另一方面,在实施宏观调控过程中,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受到伤害,国民经济仍然保持了增长速度比较快、活力比较强、效益比较好的良好势头。大家都知道,去年GDP增长了9.5%,财政收入增长了21.4%,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了38.1%,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事实证明,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是及时的、正确的和有效的。

    至于说到宏观调控什么时候结束,我想有两层意思。一层,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这二者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缺一不可的。在这个意义上讲,宏观调控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不存在何时结束的问题。改变的只是每个时期,因为情况不同,宏观调控的取向、宏观调控的重点、力度的把握有所不同。

    从目前宏观调控情况来看,宏观调控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这些成效还是初步的、阶段性的。这主要是因为原有的一些不健康不稳定因素虽然得到了遏制,但是基础还不稳固。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达到20万个,去年新开工了15万个新项目,其中2月份开工了2万多个新项目。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请问马凯主任,去年以来缺电问题非常严重,有不少地方经常拉闸限电。有人说这是因为前几年政府三年不上电厂引起的,请问情况是不是这样?今年政府采取什么措施解决缺电的问题?

    [马凯] 说政府讲三年不上电站项目,这是不符合事实的。电力也是一种商品,电力市场的供求发生一些波动也是正常的。我们国家的电力市场供求在1997年达到了基本平衡点,但是1997年以后,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当时电力需求增长非常慢。我记得有一年电力需求只增长了2.8%,大量的电力卖不出去,比如二滩弃水,三峡的电卖不出去。但是,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力建设依然没有停顿。在1997年、1998年、1999年连续三年投产了4000多万千瓦的装机,批准开动了2600万以上的装机容量。事实上,电站项目的建设没有停顿。 

    最近几年,电力建设速度更加加快。2003年,新投产的装机容量达到了3484万千瓦,到2004年,一年投产了新的装机是5055万千瓦,这都破了世界纪录。我查了查资料,世界上只有1971年,美国一年投产了4000万千瓦的装机,我们一年就是5000多万千瓦。为什么电力增长这么快、供给增长这么快还是有缺口呢?原因很多,但是基本原因是快速增长的电力供给赶不上更快速增长的电力需求。

    最近两年电力需求增长都在15%左右,这在我国历史上是少有的,世界上也是罕见的。电力增长需求快,这有合理的因素,比如生产扩大了,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了,家用电器总要添置一些,这些消费需求增长是合理的、正常的。但其中确有一些不合理、不正常的因素,主要是有一些地方不顾客观条件和资源环境约束,盲目攀比速度,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也和经济结构还不合理,特别是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发展过快、盲目扩展有关系,也同我们的增长方式仍然粗放、能源利用系数低、电力浪费现象都有关系。

    比如我们去年GDP按照现金汇率计算,只相当于美国的八分之一,但是消耗的电力是美国的一半。我们消耗的电力比日本还要多,但是GDP只相当于日本的三分之一强。尽管这里有一些结构上、汇价上的不可比因素,但是能源浪费、利用效率低的状况是不争的事实。如果经济结构不调整,不能把速度保持在合理的区间内,不加快转变增长方式,不要说电力供求紧张的矛盾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而且我们较高、较快的增长速度也难以持久,经济走不远。

    解决电力短缺的问题,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宏观上来讲,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我们的增长速度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就是能源、资源能够承载的区间,同时要加强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这是最根本的。

    从微观上来讲,要坚持两手抓,一手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增加电力供给。今年计划开工6500万千瓦。另一手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主要用经济杠杆为主,坚持合理有序供电,来抑制不合理消费,提倡各行各业和全体居民都来大力节约用电。这方面,各地都创造了一些非常好的经验。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 请问现在中国鼓励自己的公司到海外去投资,特别是投资于资源的开发,但是由于中国的快速增长对原材料的需求非常大,以至于这些公司在海外购买这些资源的时候花的价钱是非常高的,对此您如何评价?

    [马凯] 我有这样几个看法。首先,应当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任何国家也不可能闭关自守的发展自己的经济。所以我们国家一方面出口商品,一方面进口一些能源和原材料,这些都是合乎历史规律的。而且这种贸易也是平等互利,可以实现共赢的。

     比如我们进口了很多能源和原材料,这就拉动了资源国家的经济增长,也对当地的就业、财政增长作出了贡献。相应的,我们也出口了许多产品,这些产品物美价廉,也使进口国的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所以这种贸易也是互利的。

    至于中国进口原油对世界价格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因为我们既是原油的消费大国也是生产大国,我们去年自己生产1.7亿吨,而且能源结构主要是煤炭,特别是我们国内还大力提倡节约用油,实行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主要依靠国内资源来满足需要。即使我们进口一些原油,在世界贸易的份额中不过是6%—7%,影响也是非常有限的。

    总之,我们国家解决资源问题是坚持立足于国内,同时也坚持改革开放,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开展国际经济合作过程中,坚持平等互利、互利双赢的方针。

 

 

 

 

 


相关报道
·马凯指出:贯彻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应重点做好10项工作 (2005年4月30日 8:30分)
·马凯:奋力攻坚 重点突破 (2005年4月26日 8:17分)
·中国经济的弦仍然绷得很紧 今年宏观调控比去年更紧迫 (2005年4月4日 10:33分)
·经济弦绷得很紧 马凯:今年的宏观调控比去年更加紧迫 (2005年3月28日 10:32分)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马凯表示:中国与世界经济互利共赢 (2005年3月22日 10:40分)
·“两会”关注:中国寻找破解石油困局的钥匙 (2005年3月14日 10:5分)
·人大代表阎三忠主任委员呼吁制定石油法 (2005年3月11日 16:26分)
·从过度包装起步 发改委设计循环经济思路 (2005年3月11日 9:30分)
·社会各界的政协委员纷纷关注食品安全立法问题 (2005年3月7日 10:12分)
·温家宝强调要注重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 (2005年3月7日 8:56分)
·国家发改委向人大提交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摘要 (2005年3月7日 8:51分)
·吴建民剖析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热点话题 (2005年3月3日 14:29分)
·“两会”热点:“十一五”期间经济增长方式从根本上转变 (2005年3月3日 10:44分)
·回眸与展望:看形势谈政策 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2005年3月1日 9:5分)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谈为什么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2005年2月4日 9:48分)
 
本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意见与建议 - 设置首页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4 standard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维护。建议浏览分辨率: XGA(1024x768)  京ICP备05033993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