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充分发挥政府在技术标准化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具有巨大市场优势,同时又处于技术赶超阶段的国家而言,政府在技术标准化过程中的作用,除了通过产业技术政策支持与技术标准开发相关的R&D计划,以及制定竞争政策规制跨国公司滥用知识产权的行为之外,还应该有更多的发挥空间。比如政府可以有选择地对一些以国内企业为主的产业联盟给予资金和税收等方面的支持。目前在数字电视产业的技术标准竞争中,中国数字电视产业联盟等组织就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此外,在市场需求摇摆不定的情况下,政府的需求就成为决定标准存亡的最关键因素。因为这时对于各种技术标准来说,谁能够最先获得大量的用户进而达到临界容量,谁就最有可能成为产业的事实标准。如果能够适时地充分发挥政府购买力的影响,就会较大程度地提升我国技术标准的市场竞争力。
3.加强技术标准开发与科技研发之间的协调发展
技术创新推动技术标准的发展,技术标准也直接或间接地促进技术创新。基于这种相互作用,同时针对我国在技术标准开发与科技研发之间相互脱节的实际状况,有必要通过加强技术标准开发与科技研发两者的协调发展,推动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产业化前景的科技成果转化为适应市场需要的技术标准,以提高我国技术标准的科技含量。具体措施包括:将技术标准开发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技术标准开发体系与科技研发体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建立与科研项目配套的标准化研究机制,以及以市场为导向并满足标准开发需求的科研支撑机制;鼓励企业以自主创新成果为基础建立起拥有专利技术的企业标准;支持ICT产业内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相关企业,将各自的自主创新成果通过专利联盟等方式形成产业联盟标准,并以此为基础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市场竞争。
4.制定和完善与技术标准化相关的知识产权政策
在技术标准专利化趋势下,是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仅影响企业在技术标准制定过程中的地位,而且也决定了企业使用技术标准的成本。从根本上说,我国企业要想改变面临的不利局面,就必须开发和拥有更多与未来主流标准相关的专利技术。但是这需要较长的过程,因为技术能力的提升和专利技术的开发都需要时间。从当前现实出发,我国的各类标准制定机构,包括政府、产业联盟和企业都应该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制定和完善与技术标准化相关的知识产权政策,以达到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标准竞争力和降低技术标准使用成本的目的。目前我国大多数有能力参与技术标准竞争的企业虽然已经开始制定自己的知识产权战略,但一般都没有建立起与技术标准的授权许可及避免技术标准的专利纠纷等问题相关的知识产权策略,这种情况显然蕴含着极大的风险。我国致力于参与技术标准竞争的企业必须尽快明确涉及到技术标准的知识产权政策,促进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保护的互动。
5.提高技术标准的开放程度
开放性既是技术标准的本质属性要求,也是决定技术标准竞争优势的基本因素。一般来说,通过市场竞争脱颖而出的技术标准都具有很高的开放度。例如,在2G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中,GSM的开放程度就明显高于DAMPS、PDC和CDMAone等标准,共有13个运营商和10个以上的制造商参与了这项标准的制定。GSM的广泛开放性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技术包容性,从而相比其他标准更容易得到推广使用。在技术标准专利化条件下,提高技术标准开放度的主要途径就是组建尽可能广泛的基于专利交叉许可的专利联盟。尽管目前我国正在制定的一些技术标准也相当重视扩大专利联盟的组成范围,比如,到2003年,我国的TD-SCDMA标准的专利分布是:诺基亚占32%,爱立信占23%,西门子占11%,大唐电信占7.3%,高通占2%,其他为24.7%, 但是与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如欧洲主导的WCDMA和北美的CDMA2000标准相比,我国技术标准在开放程度上的差距还很明显。因此,要进一步利用我国的市场优势,大力吸引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外国企业加入由我国企业主导的专利联盟,不断提高我国技术标准的开放程度。
参考文献 [1][美]乔治•泰奇. 研究与开发政策的经济学.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高世楫. 标准、标准化与公共政策. 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2).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3]李再扬,杨少华. GSM:技术标准化联盟的成功案例. 中国工业经济,2003,(7). [4]李再扬,杨少华. 移动通信发展政策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预测,2005,(2). [5]钱春海,肖英奎. 网络外部性、市场“锁定”与标准选择. 中国工业经济,2003,(3). [6]李玉剑,宣国良. 专利联盟:战略联盟研究的新领域. 中国工业经济,2004,(2). [7]李玉剑,宣国良. 标准与专利之间的冲突与协调:以GSM为例.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 [8]朱彤. 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4).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9]韩汉君,曹国琪. 现代产业标准战略:技术基础与市场优势. 社会科学,2005,(1). [10]王生辉,张京红. 网络化产业中的技术标准竞争战略. 科学管理研究,2004,(2). [11]郭斌. 产业标准竞争及其在产业政策中的现实意义. 中国工业经济,2000,(1). [12]余江,方新,韩雪. 通信产品标准竞争中的企业联盟动因分析. 科研管理,2004,(1). [13]谭静. 论企业标准联盟的动机. 决策借鉴,2000,(5). [14]李纪珍. 数字电视产业技术标准与政府作用比较. 科学学研究,2003,(2). [15]谢伟. 标准竞争的特点和信息产业. 软科学,2004,(4). [16]赵树宽,鞠晓伟,陆晓芳. 我国技术标准化对产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机理研究. 中国软科学,2004,(1). [17]潘海波,金雪军. 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关系研究. 中国软科学,2003,(10). [18]房庆,白殿一. 中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思考. 高技术发展报告(2005).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On Technical Standardization and Industrial Standard Strategy LU Tie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CASS, Beijing 100836, China)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chnology standards have been becoming strategy tools in the market competition of high technology industry. Because of the present of network effects, the enterprise alliance becomes an important means in the competition of technology standard. The patent trend of technology standards makes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to obtain larger market power, on the other hand it also limits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s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government is able to play an active role in rais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standards. The core problem of industrial standard strategy in China is how to set up the standard-making mechanism based on enterprise alliance. Key Words: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enterprise alliance; patent trend; industrial standard strateg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