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动态   标准公告   工作平台   组织机构   标准计划   信息查询   专题栏目   文章精选   标准书市   相关产品   会议直播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购买标准资料
咨询服务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热点新闻 -> 正文

昨起履行《京都议定书》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江发表讲话
来源:     日期:2005/2/17 14:41:33
 

    2月16日,给渴望在更安全环境和更清洁空气中生活的人们,带来一个福音—————历经7年艰难谈判,《京都议定书》终于正式生效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江在庆祝京都议定书生效活动上发表了讲话,他表示,中国将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承诺的义务,同时希望发达国家在率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刘江表示京都议定书来之不易。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期间,开放签署气候变化公约,他本人当时见证了中国政府总理李鹏签署公约的历史时刻。从公约1994年正式生效,到现在已有十年之久。十年来,在国际社会的努力下,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进展。1995年,第一次缔约方会议就“柏林授权”达成共识;1997年,完成了《京都议定书》的谈判;1998年,“布宜诺斯艾利斯行动计划”应运而生,该计划为议定书的深入谈判指明了方向;之后,我们完成了“波恩政治协议”和“马拉喀什协定”的谈判,为议定书的生效扫清了障碍;2002年,第八次缔约方会议产生的“德里宣言”,为气候变化公约谈判今后的进程指出了前进的道路,这就是要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解决气候变化问题。

  如今,议定书的生效,标志着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毫无疑问,议定书的生效和有效实施,将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刘江说在我们看到进展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公约生效十年来的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例如:公约一些重要规定未得到充分的履行;技术转让、资金机制、能力建设等议题的谈判进展缓慢,特别是具体行动更难令人满意;占发达国家1990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近40%的发达国家尚未批准议定书,议定书的实施效果将大打折扣,部分发达国家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至今仍未取得明显进展,有些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还在不断增长,这十分令人担忧。

  刘江介绍,作为一个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对气候变化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主要有:

  第一,组建了国家气候变化协调机构。1990年,中国政府设立了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小组,由当时的国务委员宋健同志担任组长。1998年,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小组改名为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由当时的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现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同志任组长。2003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担任新一届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组长。协调小组成立以来,在指导参加有关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制定和协调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第二,积极参加了有关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从1990年起,中国政府派出代表团参加了起草《公约》的谈判,为达成《公约》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992年6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出席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期间,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公约》。1993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公约》,中国是最早批准《公约》的国家之一。1998年5月29日,中国政府签署了《京都议定书》;2002年8月30日,中国核准了《京都议定书》,并由朱镕基总理在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上宣布,得到世界各国的赞扬。
  中国政府派出部长级代表团参加了公约的历次缔约方会议。不仅如此,中国政府还选派科学家,参加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一、二、三次评估报告和有关特别报告、技术报告等的编写工作。目前,有20余位中国专家正为第四次评估报告紧张地工作。

  第三,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措施,包括:
  ----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发展优质能源,努力改善能源结构;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支持在农村和边远地区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

  第四,认真履行在公约下承担的具体义务。经过数百位专家历时三年的努力,中国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经国务院批准,已于2004年11月正式提交缔约方会议。这是中国政府为履行义务开展的一项具体工作。此外,中国根据公约的有关规定,正在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预计将在今年内正式公布。

  第五,开展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通过编印培训教材、出版科普读物、举办各种培训班和研讨会,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的宣传,促使更多的群众认识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了解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和途径,从而鼓励公众为此做出贡献。

[1] [2] [下一页] 


相关报道
·国务院新闻发布会:建设部谈我国节能与绿色建筑等实录 (2005年2月23日 13:17分)
·建立循环经济体制环境 应对后《京都议定书》环境压力 (2005年2月22日 10:14分)
·京都议定书是另一份贸易协定书 (2005年2月21日 10:49分)
·《京都议定书》将推动能源结构变革 全国刮起环保风暴 (2005年2月17日 16:39分)
 
本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意见与建议 - 设置首页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4 standard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维护。建议浏览分辨率: XGA(1024x768)  京ICP备05033993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