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动态   标准公告   工作平台   组织机构   标准计划   信息查询   专题栏目   文章精选   标准书市   相关产品   会议直播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购买标准资料
咨询服务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企业标准化 -> 正文

抓住机遇 围绕热点
开创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工作新局面
来源: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日期:2004/12/10 10:36:4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科研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行业标准化工作和专业技术标委会管理体制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为专业技术标委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第三届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以标准化为手段,抓住机遇,围绕行业热点,以为企业服务为宗旨,开拓多种渠道,动员各方力量满足市场对标准化工作的需求。同时,努力促进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标准进入国际标准,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提高我国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近年来,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SAC/TC124)在工作中摸索和总结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分五个部分汇报。

    一、SAC/TC124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
    SAC/TC124其工作范围涉及工业过程中使用的各类仪器仪表、执行机构、控制设备及其构成的控制网络系统。对口国际IEC/TC65(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和ISO/TC30(封闭管道中流体流量的测量)。SAC/TC124目前下设5个分委会,分别是:
    · SC1“温度、物位、机械量仪表及结构装置分会”;
    · SC2“控制仪表及装置、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分会”;
    · SC3“压力仪表分会”;
    · SC4“工业通信(现场总线)及系统分会”;
    · SC5“可编程序控制器及系统分会”。
    标委委员和分委会委员共计324人,顾问9人,集中了国内工业自动化领域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制造企业、系统集成商和化工、电力、冶金典型用户等各方面的专家和知名学者。标委会秘书处设在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秘书处现有工作人员18名,其中:教授3人,高级工程师4人,工程师7人(硕士5人,留学归国学者3人)。
    采标情况
    SAC/TC124归口的现行国家标准104项,行业标准260项,对口的国际标准(IEC和ISO)158项。自第三届SAC/TC124成立以来,共立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62项,计划项目完成后,采标率将达到75%,目前除部分重要技术标准项目待报批以外,其他项目均按计划进行。以此进度增长,预计到本届标委会届满时,本标委会所归口的国际标准转化率将达到90%以上。使原有标准体系不能满足现代技术发展和用户需求的被动局面得到改善和缓解。建立和初步完善现场总线技术所涉及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网络、系统保证、功能安全、系统安全等重要的基础标准。
    国际标准化情况
    截至到目前,本届标委会共处理各类IEC/ISO投票135项,投票率继续保持100%。共选派9名中国专家参加了IEC/TC65和ISO/TC30的10个标准起草工作组,提交国际提案3项,参与国际标准制定4项,组团8次,共计36人次,参加国际会议和相关的国际标准化考察、培训。并于2002年4月在北京成功承办了IEC/TC65年会,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专家72人出席了本次会议,极大地提高了SAC/TC124在国际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领域的影响,为国内企业了解国际最新技术动态和国际标准化最新进展搭建了平台,调动了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积极性。
    会费使用情况
    2002年和2003年SAC/TC124和SC4共收到委员会员费:98000元。两年内标委会共发送标准10册,书3册,仅发放资料一项就支出经费106056元,其他如:印刷费、办公费、人员费、稿费等全部由标委会秘书处通过多渠道自筹弥补。

    二、多渠道建立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我所用
    为了加快国际先进标准的转化,迅速提高采标率,满足国内自动化产品生产企业开发符合先进技术标准的新产品和国民经济各行业工业自动化用户对新技术的急需,本届标委会成立之初,经过广泛调研和深入研究后,确定抓住现场总线技术等行业热点问题和新技术作为突破口,制定了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努力拓展国际标准化合作领域,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我所用的方针。
首先,通过对国际上流行的19种总线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系统评估总线质量的16个方面影响因素,对多种总线进行了33个参数的比较分析,写出了详细的先进控制网络技术分析报告。研究报告免费赠送给国内各自动化生产厂商和用户,使全行业对于先进控制技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国内企业在选择先进技术应用于产品开发时提供了完整、科学、准确的信息,减小了企业产品开发风险,为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标准制定做好了前期准备。
    执行国家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VIB4]——《中国现场总线技术评价中心(CCEF)》。该项目是我国科技部与奥地利共和国科学技术合作部确定的政府间合作项目。合作方是在国际现场总线技术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研究机构——维也纳技术大学CEF中心(现场总线优化技术中心)。该中心对国际流行的现场总线通信协议进行过长期深入的研究,并且拥有15种总线的演示实验系统,每年为世界各国的自动化开发厂商和用户提供大量的技术分析报告,为企业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决策依据。通过请进来和派出去的方法,对方先后4次派出专家9人次,来我国做巡回演讲和工作指导,我们也先后派出10位专家在维也纳技术大学计算机研究所完成为期3个月或10天不等的技术培训,这些人员回国后成为我国转化国际现场总线通信协议标准的技术骨干,大大加快了国际现场总线通信协议标准的转化速度。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帮助我们消化理解先进的工业通信协议标准,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准体系做出了贡献。
    在该政府合作项目的带动下,标委会分别与国际现场总线技术的主要开发单位,德国西门子公司自动化与驱动部、法国施耐德电气集团公司、德国菲尼克斯电气公司、日本三菱电机公司等多家国外工业自动化领域的跨国公司建立了标准化业务合作关系,在将其先进的现场总线技术标准转化为我国标准的同时,建立了国内首家包括多种总线技术的工业通信网络实验室。该实验室的建立,为国内从事现场总线研究开发和使用的有关单位培养了现场总线技术方面的综合人才;为企业按照标准协议开发控制网络产品提供标准一致性和设备的可互操作性提供了实验条件;也为消化理解国际现场总线标准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奠定了硬件基础。

    三、以标准化为平台,全方位参与国家科技创新活动和为企业产品开发服务
    几年来,结合国内的科研工作和产品开发,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标准的消化吸收完成了一系列的标准转化工作,标准采标率由原来的不足30%提高到75%。建立现场总线技术所涉及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网络、系统保证、功能安全、系统安全等重要的基础标准。使原标准体系得到初步改善,初步满足了自动化和工业通讯技术发展之急需。自本届标委会成立两年多以来,先后制定完成的涉及安全及通讯方面的重要标准有:《电器/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系统的功能安全》系列标准、《基于Modbus协议的工业自动化网络规范》系列标准、《控制与通信总线CC-Link规范》、《测量和控制数字数据通信工业控制系统用现场总线  第3部分:Profibus规范》、《测量和控制数字数据通信工业控制系统用现场总线  第8部分:Interbus规范》等约15项。
    取得初步成果后,恰逢国家大力实施“专利、标准、人才”三大科技发展战略。标委会抓住机遇,以标准化工作为平台,整合委员单位的技术力量,为国家重点课题项目服务,在标准的深度、难度和前瞻性研究方面集中精力攻关。标委会参与承担的国家课题项目有:
    a) “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要技术标准研究”课题:《工业控制网络及工业自动化功能安全标准研究》
    b) 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性研究专项:《流程工业用现场总线通信功能及安全标准研究》
    c) 国家科技部科研院所开发研究专项:《养殖业水质测控用低成本总线控制系统》
    d) 国家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VIB4]:《中国现场总线技术评价中心》
    e) 参与国家“863”计划:《基于高速以太网技术的现场总线控制设备研究开发》
    f)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重点项目:《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先进控制系统标准体系研究》
    这些研究项目的开展和科研经费的落实,为标委会的标准制定工作和国际标准的转化工作提供了技术和资金保障,调动了标委会委员单位参与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标委会在行业技术工作中的地位。更为重要的是:标准化工作与国家科技攻关等工作密切了联系,形成相互促进的依从关系,这也就为通过标准,及时有效地促进科技创新,保护自主知识产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服务的同时,始终不忘为企业服务,努力提高服务的水平和能力,让企业见到直接效益。在过去注重标准宣贯、人员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创办网站、合办期刊杂志、组织技术论坛等形式,及时将国内外技术发展动态和最新进展传递给广大企业。免费将国内自动化仪表生产企业开发的网络产品挂接在我们的实验室的网络设备上,进行通讯协议标准的一致性测试,并为其新产品开发提供咨询。促成了上海自仪股份和SOFTING公司合作开发PA产品,中国四联集团与西门子公司的开发合作,得到了中外双方的认可和赞扬。
    另外,在人才培养上也作了有益的探索,与合肥工大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选派10名技术骨干到国外进行技术培训。这些同志现在都成了我国转化国际现场总线通信协议标准的技术专家,为促进国际现场总线通信协议标准的转化和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四、将自主知识产权的EPA技术加入到国际标准,打破国外大公司的技术垄断
由于我国的工业自动化技术和产业基础较薄弱,其发展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长期以来,我国从未在IEC/SC65C工业通信领域提交过新工作项目建议,即使在“现场总线国际标准大战”时期,各种主流的现场总线技术都纳入到了国际标准中,由于我国没有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总线技术,也没有提出过工作草案和作出实质性的贡献,而是一直处于跟踪研究的状态。IEC/SC65C的标准起草工作主要由德国西门子、美国罗克韦尔、霍尼维尔、法国施耐德等大型跨国公司垄断,其他国家或公司独立提出的新工作项目很难获得通过。
    将我国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高新技术提升到国际标准则是我们一直梦寐以求的事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有效地确立、保护和推广自己的技术,并应用该技术开发系列的网络仪表产品。将EPA(工厂自动化用工业以太网)通信协议加入到国际标准中,是国家“863”计划“基于以太网技术的现场总线标准和工业控制设备(EPA)”研究项目的主要任务之一。
    2003年4月,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就EPA加入国际标准的问题向国家标准委的有关领导做了专题汇报,得到了国家标准委宿忠民副主任、刘霜秋部长和张琳部长的大力支持,为我们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树立了强大的信心。
    2003年5月19日,IEC/SC65C发布了新工作项目65C/306/NP“测量和控制数字数据通信 实时应用中基于ISO/IEC8802-3的通信网络行规(以下简称RTE)”,该NP属于65C/WG1,其标准范围为扩展ISO/IEC8802-3以太网的实时要求,定义网桥、网络要求等;但该NP同时明确指出行规仅包含IEC61784(IEC61158附加TCP/IP)涉及的七个通信行规集,即:FF、ControlNet、Profibus、P-net、WorldFIP、Interbus和SwiftNet。这实际上已将包括EPA在内的一些基于实时以太网的解决方案拒之门外。
2003年7月,SAC/TC124通过中国IEC国家委员会向IEC/SC65C推荐了两名EPA专家组专家参加65C/306/NP项目。2003年8月28日至8月29日,IEC/SC65C/WG1工作组会议(RTE第1次会议)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以SAC/TC124委员组成中国代表团的三名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在本次会议上,我国专家向工作组介绍了EPA协议的结构框架,并联合了法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的专家们对RTE项目的范围提出了质疑,经过艰苦努力,几经反复,最终使项目发起公司做出了让步,对标准的范围进行了扩展,从而使IEC61158以外的通信协议有可能加入到正式的国际标准中去。本次会议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总线通信协议EPA首次亮相国际舞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EPA协议最终加入国际标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3年10月~12月间,国家标准委国际标准部、高新技术部利用各种渠道在IEC/SC65C各成员国间进行了有建设性的沟通工作。2003年11月~12月间,国家标准委高新技术部刘霜秋部长亲自带队与SAC/TC124的有关专家共同赴美国和加拿大与SC65C的主席、秘书长、MODBUS组织的负责人、ROCKWELL公司的代表、SC65C总协调人等进行了磋商和谈判,对该项目后来进入国际IEC标准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经过前期铺垫和努力,2004年1月,中国代表团在法国召开的SC65C联合标准起草工作组会议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会议一致通过在2004年底,拟将我国自主开发的工业控制网络协议EPA作为IEC的PAS文件发布。
    EPA成为目前IEC正在制定的国际标准IEC61784-2的9种子集之一,编号为CPF14。在2005年IEC61784-2的CDV投票之前,要求将EPA具体内容写入国际标准草案中。
    IEC61784-4(工业网络通信安全行规)由我国专家负责“访问授权”标准部分的编写工作。
    EPA列入国际标准,标志着我国在高新技术领域内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在工业通信领域拥有了自主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大公司对工业控制网络技术的垄断局面,为我国自主开发智能仪表提供了机遇。

    五、经验和体会加入WTO后,加快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一体化进程。如何保护民族产业,促进自身发展,把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推向国际,使之得到承认,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工业控制网络技术从采用国际标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到消化吸收技术创新,最终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PA技术纳入国际标准。我们为此作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回顾走过的道路,我们的经验和体会可以归结为:
    正确把握行业技术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纲领和工作方针;
    ·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开展更加广泛的国际合作;
    ·  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标准和相关的技术服务体系;
    ·  明确责权利,充分调动和发挥标委会委员单位和专家的积极性;
    ·  消化吸收先进技术,以标准为平台,加入国家和企业科技创新体系;
    ·  争取国家、外资和企业的支持,多渠道开辟标准化研究和工作经费;
    ·  求真务实,兢兢业业做好标准制修订和标委会日常管理工作;
    ·  树立和坚持服务的观念和思想,为企业提供多方位的技术、经济信息服务。
    成绩说明过去,差距影响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埋头工作,充分调动国内外自动化行业生产、科研力量,发挥其参与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加大国际标准采标力度,为促进国内自主开发的工业控制网络技术的产业化,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此,衷心感谢国家标准委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多年来给予的关心和指导,感谢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各委员单位及委员们的大力支持。

2004年12月


本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意见与建议 - 设置首页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4 standard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维护。建议浏览分辨率: XGA(1024x768)  京ICP备05033993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