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动态   标准公告   工作平台   组织机构   标准计划   信息查询   专题栏目   文章精选   标准书市   相关产品   会议直播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购买标准资料
咨询服务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热点新闻 -> 正文

吴建常: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提供更好的装备保证条件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吴建常在冶金设备工作委员会执行委员单位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网     日期:2006/5/31 9:12:21
 

    2005年以来,我国钢铁产量虽然连创新高,突破3亿吨,但是钢铁企业也经历了,市场大起大落、钢材价格持续下滑、企业经营步履困难的考验。钢铁工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总体形势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思考。今天,近30家重点钢铁企业主管设备的领导集聚一堂,研讨近期和“十一五”期间的行业设备管理工作很有必要。借此,讲一点个人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钢铁工业发展的新变化

    1、钢铁产能过剩、供需失衡的变化

    回顾“十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无不让国人和世界关注。在世界经济复苏和我国宏观经济蓬勃发展的带动下,钢铁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产能和产量节节攀升。5年间,全行业固定资产总投资完成6674亿元,是建国以来前48年的约1.3倍。粗钢产量2003年突破2亿吨,2005年突破3亿吨,达到3.49亿吨。国际钢铁协会公布,2005年全球粗钢产量112940万吨,比上年增长5.9%。其中,中国(大陆)粗钢产量34936.2万吨,占全球总量的30.93%。全球61个主要生产钢的国家、地区合计产粗钢110714.5万吨,比上年增长5.8%。如果扣除中国的粗钢产量,其余60个主要产钢国家、地区,比上年减少805.7万吨,下降1.05%。由于钢铁产能的集中、过快增长,打破了国内钢铁市场的供需平衡。2005年上半年,粗钢产量为16486万吨,同比增加3631.60万吨,增长28.25%,资源量增长明显过快。但由于国内所增产的粗钢中,有51%的增钢量是用于扩大出口和顶替了进口,所以国内钢铁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还不是十分突出。下半年,钢铁产能的持续放大,加之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对钢铁产品出口不利,以及国内外钢材市场消费趋缓的影响,国内钢铁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不断加剧。今年一季度,全国钢产量9218.99万吨,同比增加1377.31万吨,增长17.56%;生铁产量8995.49万吨,同比增加1540.60万吨,增长20.67%;钢材产量为10202.39万吨,同比增加1816.49万吨,增长21.66%。增幅比去年同期降低0.73个百分点。其中重点统计单位钢产量7546.20万吨,同比增加1020.56万吨,增长15.64%;比去年同期增幅回落3.75个百分点,其他地方钢铁企业钢产量1672.79万吨,同比增加356.75万吨,增长27.11%;比去年同期增幅回落26.33%,增长势头明显减弱。自年初以来,粗钢的产量继续保持着稳步增长的趋势。一月份粗钢日产量为103.36万吨,2月份为105.22万吨、3月份为106.09万吨,按一季度日产钢平均102.43万吨水平计算,全年粗钢产量将达到3.74亿吨左右。同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钢材期初库存522万吨,期末库存525万吨,基本没有增加。钢材产品产销率平均99.5%,比全国工业品产销率97.10%,高出2.4个百分点,产需衔接基本正常。全国钢材表观消费为10016.56万吨,同比增加1552.47万吨,增长18.34%,比去年同期加快8.55个百分点;与去年全年增幅19.85%比下降1.51个百分点。2005年国内钢材市场价格从第二季度开始持续下滑,四季度以后部分企业出现亏损,12月份重点企业有17家亏损,全年有6家企业亏损。使全行业再次尝到了产能过剩、供需失衡及无序竞争带来的苦果,也认清了国家将钢铁行业列为产能过剩行业之一的客观现实。今年二季度开始,国内钢材市场价格有所回升,但是,目前国内钢铁产能大于需求的状况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今年国内还有2500万吨的新增粗钢产能将陆续投产,市场供需状况不容乐观。

    2、成本和效益的变化

    2005年,钢铁生产经营成本的压力进一步加大。进口铁矿石价格大幅度上涨达71.5%,国内煤、电、运输等不同程度的提价,使企业生产和经营成本明显上升。其中,对标企业冶金焦平均制造成本885元/吨,同比增长22.24%;炼钢生铁平均制造成本1741元/吨,同比增长9.34%;非合金线材平均制造成本2584元/吨,同比增长2.45%;热轧薄宽钢带平均制造成本2717元/吨,同比增长11.62%;冷轧薄宽钢带平均制造成本3259元/吨,同比增长13.54%,钢材销售成本6496亿元,同比增加1768亿元,增长37.40%,钢材销售费用49元,同比增加11.20元,增长29.61%。2005年,66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10781.2亿元,同比增长18.91%;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2823.2亿元,同比增长8.3%;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1752.8亿元,同比增长16.42%;实现利税1375.7亿元,同比下降3.11%;实现利润768.65亿元,同比下降10.62%。利税和利润指标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45.68和75.36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3363亿元,同比增长21.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84亿元,同比增长9.2%,而钢铁企业的利润却大幅度下滑。一季度,63家钢铁生产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522亿元,同比下降7.34%,实现销售收入2710.3亿元,同比下降5.18%。累计实现利润 80.13亿元(上年同期259.29亿元),同比下降68.44%;实现利税221.59亿元,同比下降48.08%。亏损企业14家,亏损额8.21亿元,同比增加5.28倍。

    3、国家宏观政策导向的变化

    2005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涉及钢铁工业的宏观调控政策。主要是:3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税总局发出《关于钢坯等停止出口退税的通知》(财税[2005]57号;4月底,财政部、国税总局发出《关于降低钢材产品出口退税率通知》;5月19日,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出的26号公告正式实施,即自5月19日起。铁矿石、生铁、废钢、钢坯、钢锭、稀土原矿、磷矿石等30个税则号的产品被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6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通知》;7月2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对15种重要资源循环利用的指标做出规定;7月20日,《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经国务院比准,由国家发改委正式颁布实施;8月1日,国家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2005第50号令,将铁合金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12月21日,2005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正式公布;2006年3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等。上述有关政策法规的实施,对钢铁工业的发展方向、准入条件、运行环境,进出口贸易、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以及相关方面对市场的心态等,都产生了明显的效应和影响。

    4、产业布局和企业联合重组的变化

    2005年以来,产业布局和联合重组,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务院批准首钢压产、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的搬迁方案,在河北曹妃店建设首唐联合钢铁企业;批准杭钢、建龙在宁波建600万吨钢铁企业;鞍本联合;唐钢、承钢、宣钢联合;武钢与鄂钢、柳钢联合;首钢控股水钢;通钢、吉林铁合金、建龙联合;攀钢、成无、成都钢铁、长城特钢的联合;米塔尔钢铁公司参股华菱管线;石家庄钢铁、长治钢铁股权、产权转让等,以及鞍钢与武钢,宝钢与马钢、新疆八一钢铁,邯钢与文丰、德龙钢铁的战略合作等。目前,一些新的联合重组的战略正在筹划中。与此同时,钢铁企业与国内外相关企业在技术、资源等方面的战略合作,也在向更宽范围和更高层次发展。上述变化,对钢铁工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结构调整,专业化分工、技术与管理的优势互补、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二、对行业设备管理工作的建议

    谢企华会长,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06年理事(扩大)会议的报告中指出:“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我国钢铁工业实现由大向强转变的新的五年发展规划的起步之年,是我国钢铁行业应对产能过剩的挑战,加快技术进步,加速淘汰落后,加强联合重组、调整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争取市场好转,达到新的供需基本平衡的关键之年。上述指导思想不仅对今年而言,对今后较长时期也应是努力追寻的方向。面对钢铁工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全行业设备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开创新的局面。

    1、全面提高设备高效、经济运行水平

    当前,企业降本增效的压力越来越大,提高设备的经济运行质量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设备管理工作要紧紧围绕企业高效、经济、清洁生产经营的总体发展目标,进一步优化设备管理的工作流程,不断提高全员设备管理的自觉性。合理控制检修费用,努力降低设备的运行周期成本。加强日常维护和定期检修的质量和效果,及时处理设备的隐患和缺陷,避免重、特大设备事故的发生,确保设备始终处于安全、高效、经济的运行状态。会前,对30几家会员单位2005年设备管理技术经济统计指标进行了汇总、排序,请各企业同志参考。

    2、继续夯实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

    近几年,企业设备管理的基础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设备系统的各项规章制度、技术经济指标统计体系、考评机制等,都得到了逐步的完善和改进。当前的关键问题是向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推进,狠抓落实。将责权利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员。企业设备管理的相关数据、信息资料越来越多,管理人员必须加强综合分析,提高相关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和利用效率,为企业相关部门、有关领导和人员,处理现场问题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依据。

    3、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技术装备

    今年3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中指出: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靠市场,因势利导,控制增能,优化结构,区别对待,扶优汰劣,力争今年迈出实质性步伐,经过几年努力取得明显成效。各企业都应认真贯彻落实。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技术装备,既是整个钢铁工业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需要,也是企业转变增长方式、作精作强,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需要。各企业设备主管部门,应尽快查清落后装备和产能的具体数量,并提出具体项目规划和改造更新的时间进度的建议。请这次参加会议的全体单位,在今年6月底以前,完成上述工作,并报中钢协冶金设备工作委员会。

    4、积极开展自主创新活动

    自主创新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在需求,也是企业面临激烈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无论在科技、管理还是机制上,创新都成为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设备管理的创新要紧跟企业深化改革的大环境,重点是管理和技术创新。首先要树立新观念、新思路,要不断追求新的目标,逐步形成良好的创新机制和环境。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总结出适合本企业特点的更为有效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式。在技术管理方面,要通过年修或大中修等机会,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改善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针对进口设备和备件国产化的研制问题,全行业都应加大工作力度。通过企业自主或行业组织协调等方式,争取在消化移植和创新,形成自主技术等方面,实现更多的突破和成果。

    5、高度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随着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企业各个岗位的人员在逐步缩减,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普遍实施,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各企业基本实行点检定修制,要保证定修制良好效果,关键是点检的质量是否能保证、点检的手段是否科学规范。因此,要切实建立人才培训机制、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不断提高各专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巡检员和专业点检员的综合技术素质,以适应钢铁工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


 
本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意见与建议 - 设置首页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4 standard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维护。建议浏览分辨率: XGA(1024x768)  京ICP备05033993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