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动态   标准公告   工作平台   组织机构   标准计划   信息查询   专题栏目   文章精选   标准书市   相关产品   会议直播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购买标准资料
咨询服务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章精选 -> 正文

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迫切需要提高墙体材料标准
在全国墙体材料革新与标准化工作论坛上的专题报告
作者:陈福广 中国建材工业协会科教委副主任     来源: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     日期:2006/3/13 16:42:06
 

    “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是去年胡锦涛总书记对我国住宅建设提出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对房屋建筑提出新的具体要求,现在建设部门和建材系统都在积极贯彻和落实这一指示精神。对墙体材料行业来说,就是更加坚持我国墙材革新既定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发展节能、节土、利废、改善建筑功能的新型墙材产品。

    “节能省地型住宅”既要节约建筑能耗,又要满足人们对居住热舒适度的要求;既要节省土地使用面积,又要环境优雅、舒适,以满足生态、健康、安全、文明等方面的要求,这就必然要求提升房屋建筑功能和居住质量,必然要求所用的建筑材料品质和性能满足房屋功能和质量的提升,这不仅是对房屋建筑要求在设计上做到节省土地,在功能上节约建筑使用能耗;而且对我国住宅部品、部件的发展,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因此“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从系统、集成概念上理解,它是我国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新形势下对房屋建筑提出的全面要求。

    1 “节能省地型住宅”对墙体材料产品的要求

    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必须要求新型墙体材料全面提高品质,做到质量高、性能好、改善建筑功能、利用废渣、节约资源和能源、耐久性优良、可循环利用、无污染、环保卫生,而不是仍然仃留在发展低档次、低品质的落后产品上。

    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推进住宅产业化,可以最大程度的节约资源,节省工时,提高工效。住宅产业化主要体现在住宅建筑标准化、住宅部品部件生产工业化、施工安装装配化、住宅生产经营一体化、以及住宅管理和服务社会化。其中住宅建筑标准化、住宅部品部件生产工业化及施工安装装配化是住宅产业化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住宅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发达国家采用这种方式大量推广节能建筑,才使住宅质量和功能迅速提高,并促进了住宅生产和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而使住宅生产效率成倍增长。他们凭借这些优势使他们建筑工人劳动生产率达到150-160M2/人•年,而我国建筑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只有30M2/人•年,建筑业的人均产值仅为发达国家的1/40,我国目前混凝土结构住宅平均建设周期约12个月以上,砖混结构建设周期就更长,平均为2~3年,发达国家仅为3个月或1个月。而且住宅部品和部件的质量与国外差距也很大。

    我国要想加快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就必须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工程质量、改善建筑功能为目标,通过推进住宅产业化和节能建筑推广来实现。首先要加快提高住宅产业的工业化水平,它包括住宅部件生产的工业化水平和施工安装的工业化水平,为此,必须使住宅部件产品标准化,并由粗放式生产向集约化转变,迅速提高住宅部品部件的质量和功能;建筑施工由手工砌筑向装配式按装、由湿作业向干作业方向发展,实现文明施工,以彻底改变小砖小块的生产方式和施工方式。

    当前我国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就是一面要禁用实心粘土砖,一面要推广节能建筑和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那么到底发展什么样品质的新型墙材,既能替代实心粘土砖,又能满足节能建筑和住宅产业化的要求呢?

    按照节能建筑和住宅产业化对墙体材料的要求,就不仅仅是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和单一的保温,而是要求材料在冷热、干湿频变的气候条件下,变形小、收缩值低,长期坚固、耐久、抗风化和大气稳定性好,同时根据不同部位建筑功能,要求隔热、耐火、防水、抗冻、隔声等性能良好,又要无幅射、无污染、环保卫生;对外墙不仅要求保温、隔热性能达到当地节能建筑标准,还要求绝热材料吸水率低,能够长期防潮、防吸湿;在规格尺寸方面,要求产品与建筑模数协调一致,能够与建筑体系的变化相适应,便于空间灵活隔断;在建筑施工方面,要求方便、快捷、减少现场湿作业、便于装配化按装施工等等。拿这些要求来全面衡量我国目前新型墙材产品发展,尽管经过十多年来墙体材料改革,无论板、块、砖类新型墙体材料发展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根据初步调查,在我国房屋建筑中,由于产品质量和性能不能满足建筑功能要求,如产生裂缝、脱落、隔声差等质量事故,所返工耗费的材料和工时要占工程总量的5%~8%,有的高达11%,不但劳民伤财,影响工程质量,而且住户意见很大,这些都不符合住宅产业化要求,也阻碍了新型墙材健康持续发展。要知道,材料使用寿命缩短,房屋建筑耐久性不良,是造成资源最大的浪费。

    如今我国房屋建筑结构体系与十多年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框架结构和钢结构发展非常迅速,急需发展与之配套的优质内外墙板和预应力楼板,然而目前我国与框架结构和钢结构配套的填充材料绝大多数仍仃留在手工砌筑的小砖小块,由于没有优质预制板材,楼板不得不采用现浇方式生产,不但施工效率低下,而且浪费材料严重,与国外相比,其综合经济效益明显降低,既不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求,又不符合住宅产业化要求。

    当前我国新建房屋建筑普遍要求贯彻建筑节能标准,由于没有合适的外墙保温复合墙材产品,多数房屋只能在外墙表面粘接聚苯板和涂抹聚合物砂浆,而这种外保温技术标准又欠严格,造成频频出现质量事故。国内外实践证明,这种外保温方式,如果质量不能保证,极容易产生砂浆开裂和网格布脱落等弊病,不能与建筑物同等寿命,尤其是高层框架和框剪结构的建筑,一旦发生这种现象,难以补救和修复,将会后患无穷。

    这些都说明我们还没有按照住宅产业化和节能建筑的要求,随着住宅建筑体系的变化和建筑功能的改善,适时发展与之相适应的优质新型墙体材料,没有真正落实“节能省地型住宅”的精神。因此,当前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决不能搞简单的产品替代,而是应当因地制宜发展与建筑体系相适应,能够提升房屋建筑功能,适应住宅产业化要求的优质新型墙体材料。而要做到这一点,当务之急是迫切需要提高墙体材料产品标准和应用标准。

    2 当前墙体材料标准存在的问题

    2.1 标准水平普遍较低,有些性能指标甚至过低

    目前我国新型墙材产品在生产和应用中,由于标准较低,致使有些产品虽然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却不能满足建筑功能要求。例如:对墙体开裂和耐久性等问题,多数产品标准要求偏低,在应用中出现明显的收缩裂缝,使得有些人误认为:“混凝土墙体出现裂缝,是正常现象,就让它裂吧,混凝土没有不产生裂缝的”,甚至有的提出“只要保证一年不出问题就可以了”,因为保质期一年后再出问题,就不用维修和索赔了。对其耐久性、收缩值、抗风化和大气稳定性乃至防水、隔声等性能要求抱着无所谓态度,结果在工程上一用,出现问题很多,不得不返工或索赔,造成浪费大量的材料和工时。目前在轻板标准中,我国三种轻质内隔墙板标准规定收缩值0.65~0.80 mm/M,收缩值偏大,各种手工作坊式生产厂很容易达到,其结果轻质板材产品几乎普遍出现明显的可见裂缝,加上有的企业由于不注重材料的长期耐久性,贪图投资省、成本低,大量发展低质轻型隔墙板,造成墙体产生翘曲变形、开裂、返卤和剥落等事故,导致近年来为数不少的轻板生产厂关闭;又如我国加气混凝土标准规定500容重的合格品强度为2.5 Mpa,而国外标准规定500容重的合格品强度为4 Mpa,产品出厂实际强度均大于4.6 Mpa,相比之下我国加气混凝土标准低得多,难怪我国加气混凝土在应用中极易出现空鼓、开裂等弊病,有些企业不经试验,又不注重应用技术研究,盲目将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用于外墙,不仅产生大量干缩裂缝,而且隔热、隔声效果不佳。

    现有烧结多孔砖和空心砖标准虽经多次修订,但是与我国推广节能建筑的要求相比,标准仍然偏低,我国烧结空心砖产品质量、性能、档次与国外相比还相差很远,如保温性能、孔结构、孔洞率、孔形尺寸、吸水率、尺寸偏差等,都有急待改进和提高的必要。

    产品标准水平降低,不仅仅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质量低下,给房屋工程带来诸多质量事故,而且不利于行业持续健康发展,阻碍了企业技术进步,不利于先进技术的引进和采纳,抑制了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2.2 有些性能指标不合理,缺乏应用实践经验

    如轻质内隔墙板标准规定板材面密度过低,其依据是2个农民工能抬得起,而不是依据满足建筑功能要求,实在不科学、不合理。国外对板材面密度的要求往往是不得低于多少,而我国板材标准片面强调降低密度,以满足农民工肩抬人扛的落后施工方式,不但造成板材收缩值大,容易产生开裂、剥落,甚至于出现板材疏松、断裂现象,而且隔声性能差。不少建设单位曾反映,在板材实际应用中,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规定面密度要求的产品,却普遍出现工程质量事故,超过标准规定面密度要求的产品,却反而受到用户欢迎,因此,有的地方自己制定了地方标准,把面密度指标普遍提高。实践说明这些标准的确定缺乏实践经验。我们通常所说的“轻质高强”,是相对概念,有的片面强调“轻质”,忽视建筑功能要求,导致质量事故频频发生,对于建筑结构墙体来说,过于追求材料轻质,降低体积密度,不但造成房屋整体结构性能欠佳,而且强度、隔声和隔热等性能必然降低,生产厂还不容易做到,工程质量又不易保证,也影响轻质内隔墙板健康发展。

    2.3 某些相关标准的缺失,不仅给使用者无章可循,无标准可依,而且也阻碍了生产企业和整个行业的发展。

    例如:长期以来我国普通混凝土砌块没有对收缩值规定要求,只规定相对含水率指标,而这一规定又出现概念上失误,这些指标的缺失,导致混凝土砌块质量难以控制,尤其是对于我国多数混凝土砌块都掺加较多废渣,又采用自然养护的情况下,砌块建筑就更容易出现裂缝;另外,目前混凝土砌块产品标准仅有主规格产品性能要求,各种配套的辅助砌块标准都明显缺失,这也是我国砌块建筑推广难上加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又如,我国正在大范围的普遍推广节能建筑,适用外墙保温隔热要求的各种复合砌块、复合板材的产品标准和应用标准几乎没有。

    从总体上讲,墙体材料的应用标准滞后于产品标准,而且某些应用标准过于笼统、原则,缺乏深入研究,难以解决实际工程中某些具体问题。例如多孔砖和混凝土砌块的保温复合墙体,有诸多具体问题在砌体施工规程中未作明确规定,使用者无章可循,不敢推广应用,因此应用标准的滞后与缺失,阻碍了整个建筑业和建材行业的发展,也阻碍了节能建筑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2.4 标准制定单位政出多门,标准指标又不一致,不仅给标准管理造成混乱,而且导致市场无序竞争。

    目前组织制定墙材行业标准的,有建材协会组织申报制定,有建设部、农业部组织制定,有时对同一产品或相同用处的类似产品,其性能指标要求不一,使生产单位和应用单位无所适从,不知该遵从哪个标准,不仅给市场管理带来混乱,而且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急需要有一个组织统一协调和沟通。

    总之,当前墙材行业标准存在这些问题,不仅导致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给产品质量带来参差不齐,而且给市场上带来无序竞争,使作坊式生产的小型企业,往往以质量低劣产品和极端低廉的价格进入市场,搅乱整个行业生产和经营秩序。从某种意义上讲,低标准生产比无标准生产具有更大的欺骗性和危害性,无标准生产可以通过行政取缔,低标准生产却是合法搅乱市场秩序,降低了产品质量,不仅极大的浪费资源,而且阻碍了企业技术进步,阻碍了优质产品的推广应用,这就迫切需要通过完善标准内容,提高标准水平来解决。

    3 提高墙材行业标准对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标准是技术立法,也是调整结构、调控市场的重要手段,它应当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升,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例如:欧洲空心砖标准,90年代初规定的主要性能指标是强度、孔洞率、吸水率等,但90年代末的标准除了规定上述主要指标外,还增加了热阻值或传热系数要求,企业的标准还注明了孔的形状和孔结构的图形,这说明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提升,产品标准也随之提高。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房屋建筑功能和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墙体材料的标准必须随之提高,它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具有如下现实意义:

    3.1 有力促进行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当前墙体材料行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很重,不仅要禁止和限制实心粘土砖生产和使用,而且要适应节能建筑要求和住宅产业化的需要,因此提高墙体材料产品标准和应用标准,就可以促进技术先进的优质墙材产品发展,有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同时也有利于建筑业和建材业技术进步,提高整个房屋建筑的工业化水平,促进房屋建筑由粗放式生产和施工向集约化转变。

    3.2 有利于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

    提高墙体材料标准水平,就是提高墙体材料品质,就可以减少和避免房屋建筑因材料品质低劣所造成的质量事故发生,减少返工维修和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从而有效地节约和利用资源。

    3.3 有利于保证住宅建设质量,减少住房质量的投诉

    墙体材料占房建材料的70%,是住宅建设的最重要的基础,提高墙体材料的标准,就可以大大提高房建材料的品质,从而提升住宅质量和功能,提高人们居住舒适程度,保证了住户利益,减少住房质量的投诉,有利于构建和谐安定的社会。

    3.4 有利于强化建筑市场管理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用标准,适时提高墙体材料产品标准水平,可以适应建房需求的变化,有力地调控市场准入,这是调控建筑市场最公正、公开、公平的有效手段,可以防止低劣产品冲斥市场,杜绝各种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发生,有利于强化和净化市场管理。

    3.5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我国建筑市场早已对外开放,墙材企业面临国内外市场剧烈竞争形势下,唯独依靠质量取胜,才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根本。只有提高了标准,促使企业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才能抵御各种风险,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标准水平是一个行业综合实力和经济技术水平的综合反映,也是行业文明程度的标志,低标准不仅阻碍了行业技术进步,导致先进技术得不到采纳,也阻碍了行业文明的进步,因此,提高标准水平,不仅大大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发展,而且可以推动文明、和谐社会的建设。

    4 如何提高墙材行业标准

    首先必须转变观念,过去制定标准,在指导思想上单纯为生产企业服务,甚至有照顾落后企业的现象,迁就落后生产方式,较少考虑用户要求和满足建筑功能的需要,往往是从生产企业获得产品合格,得到入市销售许可出发,难免在产品质量和性能上有降低要求的现象,造成墙材产品的某些性能指标达到了标准,却满足不了建筑功能的要求。因此,今后在指导思想上必须转变观念,从为生产企业制定标准转变为生产和应用单位共同需求制定标准,从而强化应用性能指标要求。

    其次,要组织编制制修订墙体材料产品标准和应用标准的规划,建议全国墙体屋面及道路材料标准委员会成立后,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认真梳理本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墙材行业标准规划,按照行业发展轻重缓急的需求,分期分批组织制定和修订标准;在组织制修订工作中,要调整人员结构,建议多吸纳三种人员: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人员;真正熟悉国内外建筑和墙材行业的有关人员;以及对行业发展有公正见解的资深人员参加标准制修订工作,从而保证标准制修订工作起点高、科学性强、有战略发展观点。

    第三,要加强有关标准性能和测试方法的研究工作,要有必要的试验研究经费和先进的检测设备仪器作保证,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标准水平。


 
本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意见与建议 - 设置首页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4 standard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维护。建议浏览分辨率: XGA(1024x768)  京ICP备05033993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