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动态   标准公告   工作平台   组织机构   标准计划   信息查询   专题栏目   文章精选   标准书市   相关产品   会议直播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购买标准资料
咨询服务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调查研究 -> 正文

破绿色壁垒要靠中国标准
作者:孔庆峰     来源:技术性贸易措施导报     日期:2004/9/22 16:47:10
 

    从今年初开始,日本突然加强了对中国蔬菜的进口检疫,台州的检测设备一时跟不上,因而耽误了出口,20万亩西蓝花过了采摘期,白白烂在了地里。一些已经出口的西蓝花也因为农药残留量超标被退了回来,给农民造成的损失超过6000万元。

  今年以来,我国出口英国的蜂蜜因为抗生素超标被从当地货架上撤了下来;欧盟还借口氯霉素超标,禁止进口中国的禽肉产品;中国的打火机也因为安全原因,面临着失去欧盟市场的威胁……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产品却频频被绿色壁垒挡在了出口的大门外。

  极强的隐蔽性使绿色壁垒成为贸易保护的主要方式

  所谓“绿色壁垒”,是现代国际贸易中商品进口国以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及动植物的健康与安全为名,通过颁布、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苛刻的技术标准,以达到限制国外产品进口目的的贸易保护措施。它不像关税壁垒,有一个量化指标;也不同于进口配额、进口禁令,有直接的数量限制;绿色壁垒隐蔽在健康环保的大旗之后,限制范围却包括了产品设计、生产、包装、运输、消费和废弃回收等全过程,也就是说,一项出口产品在任何环节上不符合要求,都可能被绿色壁垒轻易拒之门外。

  绿色壁垒在限制进口方面具有极强的隐蔽性,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绿色壁垒具有法律上的隐蔽性。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的关注程度日益加深,近几十年来逐渐建立起以环保公约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国际上通过的环境与资源保护公约多达150多个,其中关于产品标准的严格规定和限制就成为实施绿色壁垒的法律基础。另一方面,绿色壁垒具有实施的隐蔽性。实施严格的技术标准并不会对产品价格产生明显的影响,而且往往还打着保护消费者健康的名义,所以消费者对这种限制不但不讨厌,反而乐于接受。而且这种标准十分复杂,一般是进口国的生产者能够达到的,但往往使出口国生产商难于掌握和应对。

  由于具有极强的隐蔽性,绿色壁垒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保护的主要方式。有关资料显示,绿色壁垒给中国对外贸易造成的障碍占各种贸易壁垒总和的比重,已经由原来的20%上升到目前的80%左右。象征蓬勃生命的“绿色”和冰冷无情的“壁垒”结合在一起,也表达了人们对这类贸易障碍的无奈。

  标准再向前迈一步就成了壁垒

  为保护环境、保障消费者利益,当然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这一方面能够使全球生产者有统一标准可循,另一方面也能够督促生产者提高产品质量,规范生产过程,但标准再向前迈一步就成了壁垒。

  以日本对中国大米农药含量提出的检验指标为例。1994年时,日本规定了65项检验指标,从保护消费者利益来看,这些指标已经足够了,但到2000年的时候,要求出口商提供的检验指标增加到了104项。增加这些检验,并不会给消费者带来实质的好处,对于出口商来说,则既多花了成本,又延迟了时间,阻碍了正常的国际贸易。

  2001年底,欧盟国家对进口茶叶实行了新的农药最高允许残留量标准,限制使用的农药从原来的29种增至62种,检测项目增加到了134个。部分农药允许的残留含量甚至是原有标准的1/100到1/200。在欧盟的最新检测标准中,两种毒性相近的同一类农药检测指标相差了250倍,由日本和中国生产的农药被实施严格的标准,而对欧盟自己生产的农药,标准则宽松得多。由此可见,保护消费者并不是制定该标准的惟一目的。与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不同:高关税会降低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但不会把产品完全拒之门外;而这种绿色壁垒则使外国商品很难立刻适应,不能达标的商品根本不能进入,从而达到了完全阻碍外国商品进入国内市场的目的。

  像这样的标准实际上已经影响了正常的国际贸易,也背离了国际组织制定相关规定的本意,因此近些年来,世界贸易组织也为限制绿色壁垒作出了种种努力。在世贸组织多边规则中有两个重要协议:《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TBT)和《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SPS),这两个协议规定,各缔约方必须在不违反自由贸易、在不对贸易造成障碍的条件下,才能够制定自己的技术标准;凡是有国际标准的,就不要再采取别的标准;如果有正在制定的国际标准的,则鼓励所有缔约方向此标准靠拢;鼓励缔约方参与制定新的标准,使某一标准能够被较多缔约方接受。但是世贸组织的这一规定在具体条文上留下了较大的解释空间,例如规定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有科学依据就可以采取保护措施,这个“科学依据”既可以是进口国的,也可以是出口国的,并且保护措施可以定在高于国际标准的水平上。因此发达国家往往出于利益的考虑,从中钻空子,采用近乎苛刻的技术标准和检测手段。

  中国产品为何频遭绿色壁垒

  绿色壁垒并非针对中国出口产品设立,发达国家之间也常常使用这一武器保护本国的市场。例如欧盟制定的EMI标准,要求家电产品具有抗电磁干扰的能力,这道门槛就挡住了不少日本家电。但中国产品遭受绿色壁垒影响最大,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发生多起中国产品出口受阻事件。据统计,我国有超过六成的出口企业不同程度地遭到了国外绿色壁垒的封杀。这一方面是由于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关税壁垒已经行不通了,一些国家为限制中国产品,转而采取绿色壁垒的方式。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出口产品抗衡绿色壁垒的环境和基础能力比较弱。

  从出口商品的构成来看,中国不少商品的优势体现在低价之上。为保持低价,一些厂商将主要精力放在控制成本上,忽视了出口商品的技术标准,这就为遭遇绿色壁垒埋下了隐患。另外由于缺乏为企业提供信息的专业机构和情报体系,很多企业根本不了解对外贸易中的国际标准,造成了很多无谓的损失。江苏一家服装企业遭遇过这样一件事,出口到欧盟的30万件夹克被退了回来,原因是用于制造拉链的金属含铅量过高。小小的拉链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超过百万美元。

  此外,我国的检验体系也一直落后于发达国家。以食品业为例,美国现在有近60种认证体系,对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色素、标签、致病菌等制定了严格的技术标准。其中任何一项不达标,产品都不能进入美国市场。结果仅自今年1月到3月,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扣留的中国产品就达1140批次,占同期被扣产品总批量的9.48%,居受阻国家和地区的首位。今年年初,浙江省舟山市出口到欧盟的200吨冻虾仁被退货,原因是被检测出含有十亿分之零点二克氯霉素,欧盟的这个检测数据在我国是无法测出的。

  缺乏与国际接轨的产品标准也是重要原因,如生态纺织品标准、生态食品标准都未能完全确立,产品标准化生产还远未实施。据统计,截至2001年底,我国制定的国家标准共有19744项,其中由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转化过来采用的国家标准仅占43.7%,而由我国自己制定而被国际标准采纳后发布的标准只有12项。这一数据意味着我们在国际贸易当中只能遵守别人制定的“游戏规则”,遵守人家制定的标准。国际贸易不仅是要把产品卖出去,还要提防自己的市场别被人家占去,由于技术标准不够完善,当外国商品大规模涌进国内市场时,中国就缺乏有效的手段来应对,很难应用绿色壁垒“以牙还牙”。这就为发达国家向我国转移淘汰产业、销售低标准产品打开了方便之门,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就处在十分被动的地位。

  打造中国标准,突破绿色壁垒

  面对越来越高的绿色壁垒,我们并非无能为力。跨越绿色壁垒根本的手段,就是要建立起包括法律、规定和标准在内的技术体系。

  在建立这一体系之前首先要接受一个现实,就是中国一些产品在质量、性能等方面的确落后于发达国家。在这种情况之下,制定自己的技术体系的目标就不是“要比别人更高明”,而是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寻找标准的差异性。这一方面要对现有不合理的技术障碍据理力争,另一方面则要把自己的标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为标准的差异性找到科学依据。这样建立的差异化标准体系就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能够在合法的基础上,适度地保护中国产业。目前,我国已经将“重要技术标准研究”项目列入“十五”重大科技专项,力争在今后5至10年内,研制出一批重要技术标准,填补一批与重要技术标准研制相关的检测手段、方法和计量标准的空白,并使之成为相关产品和技术的国际公认标准。届时,我国抵御绿色壁垒的能力将大大增强。

  但建立一个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毕竟是个困难的事情,需要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中国企业现在并不能一味等待,而应主动向国际标准靠拢,主动向进口国权威机构申请认证。要收集并学习国外技术法规,及时获悉发达国家政策、法规、检疫标准及认证制度的变更情况和对一些商品的特殊技术要求,制定对策。目前应尽快适应和达到国际通行的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标准和ISO14000环境标准。对发达国家已普遍施行而我国目前技术水平尚难达到的标准,则要认真研究,“知道人家的门槛有多高”,有针对性地改善产品结构,淘汰落后工艺,提高质量,跨越这道门槛。
 


本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意见与建议 - 设置首页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4 standard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维护。建议浏览分辨率: XGA(1024x768)  京ICP备05033993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