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动态   标准公告   工作平台   组织机构   标准计划   信息查询   专题栏目   文章精选   标准书市   相关产品   会议直播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购买标准资料
咨询服务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热点新闻 -> 正文

“中国煤层气资源及产业化”
——香山第268次科学会议学术讨论会综述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网     日期:2006/1/13 10:35:16
 

    煤层气开发利用是集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煤矿安全于一体的新兴领域,当前正处在规模开发和产业化的关键时刻。

    香山科学会议日前在北京召开以“中国煤层气资源及产业化”为主题的第268次学术讨论会。

    本次会议旨在深化对煤层气产业面临的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工程技术的认识,研讨产业化途径和对策,以推进煤层气能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加快我国从煤层气资源大国向产气强国的转变步伐。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王慎言教授、中国矿业大学秦勇教授、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冯三利教授、中国石油煤层气经理部赵庆波教授、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张新民研究员被聘请担任本次会议执行主席。

    来自全国石油、煤层气、煤炭系统以及高校、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38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一、我国煤层气产业化发展正处在关键阶段

    我国在“六五”期间开始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七五”初期启动了煤层气开发试验和地质条件研究。此后经连续三个五年计划努力,极大地深化了对中国煤层气基本地质条件的认识,并在勘探与开发试验上取得历史性突破。

    王慎言在会议开幕词中指出,煤层气开发利用是集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煤矿安全于一体的新兴领域。当前正处在规模开发和产业化的关键时刻,需要致力于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有志之士共谋大计,促进煤层气产业尽快发展。

    秦勇在主题报告中针对“中国煤层气勘探面临的形势与挑战”,深入分析了我国煤层气产业目前发展态势和所处阶段,以及面临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他认为,我国煤层气成藏条件与机制的探索在新的层次上全面展开,勘探开发试验取得新的突破,商业性生产能力初步形成,煤层气产业已步入商业性开发的启动阶段。

    赵庆波在主题报告中评述了国外近年来煤层气勘探现状和技术进步,总结了国内有关企业的煤层气勘探的最新进展,讨论了“中国煤层气开发现状与关键技术”。

    会议认为,我国煤层气正处在规模商业开发和产业化发展的关键阶段。煤层气作为一种独立的新矿种,必将成为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必要补充。

    会议以学术报告和自由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大视野、多角度地探讨了中国煤层气资源及产业化涉及的科学、技术、管理和政策问题,深化了科学认识,凝聚了重要共识。这是一次把握历史机遇,力促我国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科学会议。

    二、煤层气关键基础科学问题与煤层气高效经济开采

    中国地质大学汤达祯教授以“煤层气地质基础研究的思考”为题在评述报告中指出三大基础研究课题:剖析煤层气成藏的宏观动力学条件,实现以建模反演技术来恢复煤层气成藏的地质历史选择过程,探寻煤层气富集成藏的机理与规律;研究煤-水-气三相介质本身特征以及三者之间耦合关系,探索对煤储层含气性和储集性的控制机理以及在煤层气成藏过程中的作用实质,以精细描述煤储层非均质性特征;研究盆地流体场对煤储层压力系统的控制关系,揭示煤储层渗透性随能量平衡系统的变化规律,发展低渗煤储层中煤层气渗流、扩散和运移过程的数值模拟技术。

    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王红岩高工在报告中探讨了“中国高煤阶煤层气控制因素及富集规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张遂安研究员在“煤层气数值模拟技术”报告中介绍了煤层气数值模拟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生维教授讨论了“煤层气储层孔渗性评价与预测”问题。

    与会专家学者通过自由讨论,强调要关注以下问题:提升煤层气基础研究程度;重视我国高煤阶煤层气富集区;提高煤层气储层孔渗性评价与预测的可靠程度;煤层气开发储层是关键;厘定煤层气藏的概念,开展深入研究。

    三、中国煤层气资源与勘探方向

    张新民在评述报告中论述了“中国煤层气资源与勘探方向”。他指出,鉴于褐煤、煤层顶底板、不可采煤层以及埋藏2000m以深、海域等蕴藏的大量煤层气资源没有被估算在内,故全国煤层气资源量31.46万亿m3的预测结果是保守的。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李建武研究员作了“中国煤层气技术可采资源潜力分析”的专题报告。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李五忠高工在专题报告中讨论了“沁水盆地煤层气资源潜力分析与勘探方向”问题。长庆油田分公司马财林高工以“深部煤层气与天然气共采”为题,在报告中指出了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一个新领域。

    会议认为,我国下一步煤层气勘探的方向总体上可从三个方面考虑:已有前期基础目标区的扩展和再评价;重视低煤级煤地区煤层气资源开发的潜力;盆地深部、近海海域等煤层气新领域的前瞻性探索。从宏观和全国的层面上,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渭北韩城矿区、黄陇煤田是近中期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从局部和地方的层面上,三江穆棱河、铁法、下辽河、开滦、淮南、丰城、六盘水、吐哈等具有明显优势。

    会议认为,煤层气资源评价工作极端重要,同时,应建立含气量测试方法和资源量计算方法的统一标准。专家指出,应重视沁水盆地煤层气勘探开发;“深部煤层气与天然气共采”思路具创新理念;正确处理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之间的关系。

    鉴于煤层气可采性的影响因素很多,有专家建议,可否采用“煤层气技术可采资源量”概念,对中国煤层气技术可采资源潜力进行分析。

    四、开发技术与煤层气产业的高速发展

    王慎言在评述报告中阐述了“中国煤层气开发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煤层气是一个新型的技术密集型能源产业,需要根据不同盆地不同地区的地质特点来发展和选用适用的开采技术。美国煤层气开采技术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中国目前已初步形成开发煤层气的四套适用技术。地面羽状水平井是今后推广发展的方向。

    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李安启高工在专题报告中探讨了“煤层气增产机理与技术”。奥瑞安能源国际有限公司杨陆武博士以“煤层气藏的双三角模型及其工程应用”为题,阐述了关于煤层气成藏特征与开采潜力之间关系的创新性思考。中国矿业大学林柏泉教授在专题报告中阐述了矿井瓦斯抽采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在煤矿安全生产和煤层气开发中的双重意义。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开采技术方法是否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是决定我国煤层气产业能否高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学术交流和自由讨论中,专家客观冷静地评估分析了现有某些先进开采技术的适用性,强调应针对性选择适用开发技术。

    专家强调:应厘定煤层气采收率的概念和标准化;需研究和适时发展CO2或其他气体置换技术,形成煤层气开采的经济-生态良性循环;决不可忽视煤矿瓦斯抽采技术与资源利用。

    五、中国煤层气产业化面临的瓶颈问题及对策

    冯三利在议题评述报告中探讨了“中国煤层气产业化面临的瓶颈问题及对策”。认为中国具有良好的煤层气产业化基础条件,目前面临难得的产业发展机遇。他同时指出,煤层气开发利用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基础管网薄弱,市场机制不完善,煤层气的气价过低,煤层气开发与农民矛盾日益突出等等,已成为阻碍中国煤层气产业高速发展的瓶颈问题。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胡爱梅副教授介绍了国外煤层气产业化基本模式,阐述了我国煤层气示范工程在煤层气产业化过程中的示范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周英研究员以“煤层气产业综合评价与战略管理”为题,阐述了对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相关问题的思考。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范志强高工讨论了“中国煤层气产业化政策与激励机制”,强调政府的政策、资金扶持、市场机制和完善的基础设施等是激发投资热情和促进产业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

    会议认为,我国煤层气产业化生产刚刚起步,机制、体制和政策导向方面的许多问题尚需从国家层面上进一步厘清,否则将成为煤层气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

    与会专家学者强调:煤层气产业政策与机制关系重大,改变落后认识,更新旧的观念,应尽快制订国家煤层气产业发展规划,规范煤层气产业市场机制,处理好煤与煤层气、资源、储运、市场关系。

    六、把握历史机遇促进中国煤层气产业高速发展

    秦勇受各位执行主席的委托进行学术性小结,概括了会议取得的重要共识:

    1、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前景良好,但对困难和挑战要有充分认识

    中国煤层气资源丰富,煤矿重大瓦斯灾害频发。对煤层气基本地质条件目前已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勘探开发上也进入了商业性开发启动阶段。我国大部分煤矿抽放瓦斯目前排放到大气,而《京都协议书》的履行需要改变这一状况。

    我国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以及煤层气开发“四低一高”(低储层压力、低渗透性、低单井产量、低经济效益和高社会效益)的特殊性,使得煤层气产业面临一系列瓶颈问题需要突破和解决,包括基础科学研究、勘探理论与技术、开采工艺与方法、产业政策与机制等。充分认识这些问题,提出并落实有关对策,是我国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的根本要务。

    2、国家投入与扶持,是煤层气产业突破难点、把握历史机遇的重要基础

    (1)建立规范有序、活跃协调的煤层气开发利用市场,尽快解决煤炭/煤层气探矿权和采矿权的统一管理和协调机制,从政策和体制上协调煤炭企业、煤层气企业、石油天然气企业之间在煤层气管理和开发利用中的利益关系。

    (2)尽快出台开发利用煤层气的鼓励政策和法律法规,尤其是在煤层气勘探、开采、利用、相关设备进口等方面提供最优惠的税赋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参与投资和融资,保护企业投资煤层气产业的积极性。

    (3)进一步强化和落实煤矿安全法规,坚持“先采气后采煤”和“限制瓦斯排空”的原则,从源头上防止煤矿瓦斯事故,保护煤矿区煤层气资源,大幅度减少我国甲烷向大气排放的数量。

    (4)加大对煤层气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尤其是沿“西气东输”干线附近煤层气储运集输设施的建设,为煤层气产业下游市场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5)加强国家对煤层气产业的宏观部署和指导,将煤层气作为一个独立新矿种看待,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等重大项目中单独立项,建立一批开发示范工程,重点支持煤层气成藏规律预测、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煤层气增产工艺技术等的研究与创新。

    3、加强煤层气勘探基础科学和开采地质的研究,鼓励对新领域的前瞻性探索

    (1)进一步重视不同地质条件下煤层气在地层中赋存状态和吸附解吸特性的基础研究,为科学认识我国煤层气资源潜力和有效防治矿井瓦斯灾害提供基础。

    (2)针对与煤层气富集高渗区预测密切相关的煤储层非均一性问题,研究煤储层结构精细描述理论,建立精细描述方法,为解决煤层气工程布置难题提供支持。

    (3)从区域、盆地、气藏三个层次,深化对我国煤层气成藏效应及其地质选择过程的理论认识,建立较为完善的中国煤层气地质理论体系和更为有效的地质选区方法。

    (4)大力发展煤储层数值模拟技术和以煤层气藏特性探测为核心的地球物理探测理论与技术,建立适合于我国地质条件的煤层气勘探技术体系。

    (5)鼓励开展对深部煤层气资源和储层特性的评价与研究,研发深部煤层气与常规油气共采的技术方法,为实现我国煤层气产业的新突破进行前瞻性探索工作。

    4、注重煤层气开采技术的创新,建立适合我国煤储层特点的开采技术体系

    (1)依据我国不同地区煤储层的特点,大力引进、改进、完善和推广国外成功的开采技术方法,并注重吸收和消化矿井瓦斯抽放的某些新技术与新方法。

    (2)针对我国的煤级、煤层结构、储层物性等特点,开展煤层气钻井、完井和增产措施的对比试验与研究,开发或筛选出适合于不同地质条件的煤层气开采方法。

    (3)注重煤层气开采地质基础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如煤层气渗流特性与数值模拟、产能特征与地质条件关系等,建立煤层气开发的地质保障体系。

    (4)选择典型地区,建立5~8个具有较大规模的煤层气开发技术示范基地,稳妥、系统且富有成效地发展我国煤层气开发工艺技术。

    (5)注重煤层气规模性开发可能带来的环境破坏与污染问题,重点在高矿化度、高有害物质采出水的处理以及有害物质与地层系统、地面系统、大气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5、尽快建立完善煤层气相关技术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并强化产学研之间的结合。


 
本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意见与建议 - 设置首页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4 standard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维护。建议浏览分辨率: XGA(1024x768)  京ICP备05033993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