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动态   标准公告   工作平台   组织机构   标准计划   信息查询   专题栏目   文章精选   标准书市   相关产品   会议直播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购买标准资料
咨询服务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热点新闻 -> 正文

第六届海峡两岸纺织业发展研讨会精彩发言(摘要)
来源:中国纺织网     日期:2005/12/29 8:54:56
 

    大陆纺织业成就与趋势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业部主任 孙淮滨

  十五期间,大陆纺织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具体表现在:

  纺织工业保持快速稳定增长。纤维加工量由2000年的1360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2600万吨;2005年,规模以上企业户数3.47万户,从业人数958.2万人,全行业销售产值将达33000亿元。化学纤维、纱、布产量分别由2000年的695.42万吨、660.11万吨、277亿米增长到2005年的1600万吨、1370万吨和470亿米。行业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全行业利润总额2000年为295.33亿元,到2005年将达660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由2000年的每人年均3.4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4.9万元。出口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

    2000年大陆纺织品出口为520.78亿美元, 2005年将增长到1160亿美元。其中一般贸易比重由2000年的55.6%,提升到2005年的70%;对欧美出口比重由17.4%提升至33.4%,非国有企业出口比重由2001年的41%提升到70%。科技进步加快,创新能力提高。目前国内棉纺业先进设备、精梳纱、无接头纱和精梳布比重分别达到50%、23%、58%、50%。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服装、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三大类比重由2000年的68:19:13达到2005年的54:33:13。规模以上企业中非国有企业的比重已达95.6%,非国有企业的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达90.5%、交货值93.6%、从业人数占87.5%。从产业区域布局上,2004年,苏、浙、粤、鲁、沪、闽5省1市纺织工业产值已占全国总产值的80.78%,交货值的87%。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国内消费需求,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对提高农民收入、保持国家外汇收支平衡、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004年,人均纤维消费量由2000年的7.5公斤提高到13公斤,全国衣着类消费由2000年的3375亿元提升到2004年的5400亿元;纺织行业贸易顺差由2000年的391亿美元提升到2005年的831亿美元。

   大陆纺织产业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科技开发创新能力不足。包括:装备差距制约创新能力提高、高新技术纤维开发水平落后、能耗和资源回收利用的差距、信息化技术水平低、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等问题。产业链协调与经营管理薄弱。包括:行业上中下游发展缺乏综合协调,品牌经营和营销渠道建设严重落后,行业性服务和自律体系尚不完善,纤维原料国际化市场配置不足等。
  

    台湾纺织业现状与展望

    台湾纺拓会秘书长 黄伟基

  台湾纺织业产销规模,仍然在世界纺织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4年,台湾聚酯加工丝产量高达98万吨,人纤总产量 达308万吨,聚酯纤维产量233万吨,三项产品产量仅次于中国大陆,皆位居世界第二位;另外尼龙产量46万吨,仅次于美国114万吨、大陆67万吨,位居世界第三位;台湾还是全球第六大纺织品出口地区,全球高级人纤布料供应地之一。2004年,台湾纺织业共有纺织类工厂6092家,就业人数22万人,产值5269亿新台币,占台湾制造业比重为5.1%。2004年纺织服装出口125.4亿美元,贸易顺差98.5亿美元。2005年1-9月台湾纺织产品.88亿美元,占台湾总出口比重为6.5%,同比下降6%。随着台湾纺织产品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今年以来,各类产品出口单价均呈上升态势,特别是纱、布出口价格分别上升了15.98%和15.25%。从2004年出口产品结构看,总出口为125.4 亿美元,其中纱线占17.78%、成衣占10.38%、纤维9.7%、服饰品4.68%,布占57.45%,高居第一位。出口的主要市场是香港、美国和中国大陆。

  面对后配额时代的到来,台湾纺织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产业用高科技纺织品需求增加、功能性纺织品的研发能力较强,纳米、生物等新兴技术被运用到纺织产品中来,对产业带来新的提升,对绿色纺织品需求带来的庞大商机等。

  台湾纺织业也面临许多不利因素,最为明显的是全球纺织品市场供过于求,低价竞争愈演愈烈;原料价格波动过大;区域经济形成,贸易保护加剧;劳动加工成本高,代工利润微薄,台湾劳动力成本达到7.2美元/小时。台湾纺织业下一步发展策略是:协助纺织工业强化全球布局,以应对全球化及区域经济发展趋势;推动建设纺织工业电子化营运管理措施,提升产销快速反应能力;加强纺织工业研发与提升设计及技术能力,促进产品差异化,提升附加价值;开发及引进纺织工业高素质人力,提供产业升级原动力;塑造良好营运环境,减少配额取消对产业之冲击。使台湾发展成为全球纺织品产销运筹基地、全球最佳机能性纺织品采购据点,联结全球台、侨商,建立跨国产销运筹体系 使台湾品牌(纤维、服饰)国际化,产业全面电子化。

    我们面临诸多挑战

    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院长 於荣庚

  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业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机遇来自于国际纺织业继续增长的趋势,同时国内消费快速增长,再加上自由贸易已是大势所趋这是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与此同时产业也现临更多挑战:一是发达国家处于政治考虑,保护本国不断萎缩的纺织工业,千方百计设置种种障碍,限制纺织品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二是发展中国家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也努力提升产业实力,相互间的贸易竞争激烈,也会限制竞争力强大的大陆纺织品贸易增长 ;三是中国大陆纺织业自身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今后发展的根本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纺织企业的新思维

    台湾儒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洪镇海

  目前台湾纺织业面临的大环境趋势主要体现在:区域经济兴起,各区域国家加速签订各项自由贸易协议,这会对以出口为主要特征的台湾纺织业带来影响;其次,配额取消后关税成为另一道贸易障碍;同时防卫措施层出不穷,中国的发展受限,印度、巴基斯坦等快速窜起;就市场发展趋势来看,品牌商与流通商加速购并(如KMART & SEARS),品牌商大者恒大,市场呈现以消费者为主导、短交期快速反应的趋势,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另一方面,中國大陆出口大幅成長,造成市场价格大跌。

    微利时代的利润之路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主任孙瑞哲

  面对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产业的因应对策是,推进产业升级、加强行业自律和促进产业推广。

  推动产业升级的重点工作是,引导产业技术进步、建设行业公共服务体系和建设产业预警平台。目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已经制定了科技发展纲要,通过对8项关键技术和10项成套设备技术攻关,以提高现有纺织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高速化与稳定性,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在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提出了“一个平台、五大支柱”的发展观点,即引导企业进行产品研发、质量与检测、教育与培训、信息化、电子商务与物流五大平台体系建设,目前已在广东南海西樵成功试点。

  在加强行业自律方面,以建立行业标准与质量检测体系、企业社会责任条款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内容。大陆自身市场容量已不容置疑,买家制订标准是必然;国标体系GB已极大改进,与国际对接及原创标准需进一步努力。目前纺织工业检测网络建设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检测中心(北京)、纺织工业南方检测中心(广东)、纺织工业华东检测中心(上海)已投入运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还制定并实施了“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首批169家优秀企业成为成员。 旨在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提升中国纺织业形象,建立市场公平竞争机制。

  中国流行面料工程(Fabrics China)是行业品牌建设尝试之一。目前正在探讨产业集散区域品牌与“中国流行面料”等行业品牌的联合推广机制。 

    大陆纺织品市场营销现状

    中国贸促会纺织分会常务副会长 张延恺

  市场营销事关纺织服装行业可持续发展,纺织服装业展览会是纺织品市场和市场营销体系构建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经过十年在纺织服装业展览市场的拓展,目前已形成了覆盖整个产业链的展览体系。 我们在打造纺织服装业展览体系中,遵循加强展会国际性、专业性、贸易性的宗旨;发挥各专业协会在行业中的影响力;与国际知名的会展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2004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境内举办的展览会总面积已达到30万平方米;赴境外参展折合摊位数为535个。展览会从纱线、面料、辅料、化学品到针织品、服装、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纺织机械,几乎涵盖了纺织服装业的各个领域,并建立了一个拥有25万条信息量的展会贸易观众数据库。 还有大量的时装发布会、流行趋势发布会丰富展会内涵。

  为适应纺织服装业持续发展,为巨大的生产能力提供市场营销配合,我们将扩大在华展规模。同时,为适应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大格局,扶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我们将大力加强境外参展项目的实施。计划到2008年,境内举办的展会面积将超过40万平方米,赴境外参展摊位超过700个。  

    后配额时代全球布局策略

    台湾聚阳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理平

  两岸纺织业的发展应发挥各自优势形成良好合作关系。具体地说,大陆应以原有充沛的天然原物料为基础,有效整合上中下游,加强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与全球五大成衣制造供应区域做有效的市场区隔,谨慎应对全球各国的反倾销与不公平贸易指控(汇率管制、政府补贴等措施) ,减缓其它区域出口国的压力,降低各种贸易报复与障碍的发生机率。具体落实以出口金额为主的配额管制措施,有效引导产业的转型,也避免与美欧再次发生贸易冲突。

  以丰沛的天然原物料为基础,结合台湾较高级的研发与生产技术,与其它低成本国家的定位区隔。提升材质的研发能力,开发更具附加价值的产品强化原物料的产品品质。

  台湾应以策略联盟或共同投资的经营模式,发挥产业群聚的效应,在海外塑造新的竞争优势。提升材质研发的技术与实力(尤其在机能性等高附加价值的品项)。与中国发挥研发与专业制造的分工(技术移转),发展品牌与通路的经营能力。  

    把北京建设成时装之都

    北京纺织控股公司总经理 龙云泽

  北京服装纺织产业的发展,紧紧围绕着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以奥运为契机,以首都的文化资源和产业基础为依托,突出设计龙头,发挥品牌效应,营造时尚氛围,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服装业发展的设计研发中心、信息发布中心、流行时尚展示中心、精品名品商贸中心、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链集成中心,树立北京成为全国和世界“时装之都”的形象。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快建设产业园区建设,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大力研制开发绿色、生态、环保服装,提高企业竞争力,服装出口推行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要加强设计与研发,积极为设计师提供研发、设计、展示、演示、发布、贸易、物流、结算等全方位的配套服务,充分发挥首都服饰文化与服装产业研究基地的科研优势,使其逐渐成为北京服装产业设计研发新技术、新品牌、新人才的孵化器;加大培育北京名牌和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产品的力度,加强市场监管体系建设,保护知识产权和商标权;在北京城市周边建设相对集中的高档服装产业基地。

    融入世界经济共创和谐未来

    维科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何承命

  后配额时代,纺织产业跨国整合与转移,产业价值链将在全球范围内架构与重构。品牌、技术、市场的竞争优势将更加突出,以品牌、渠道将控制更多资源。生产制造环节将更多地集中到有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全球性贸易的求胜之道在于能否将原有的海外投资进一步整合,实现产业资源的全球布局。

  两岸纺织产业可以依“接近市场”为原则,以技术、管理、品牌等强势资源合作。台湾纺织企业在大陆寻找更具竞争优势的制造基地来与其品牌、技术、管理、国际渠道优势相衔接,共同拓展全球市场。大陆纺织服装产业历史悠久、产业基础深厚、原料储备丰富、配套能力完善、市场潜力巨大、科技与装备先进、劳动力成本低廉、技术熟练,双方可建立以此为基础的合作共赢伙伴关系,共同应对后配额时代的挑战。


相关报道
·第六届海峡两岸纺织业发展研讨会近日在台北隆重举行 (2005年12月29日 8:45分)
 
本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意见与建议 - 设置首页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4 standard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维护。建议浏览分辨率: XGA(1024x768)  京ICP备05033993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