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动态   标准公告   工作平台   组织机构   标准计划   信息查询   专题栏目   文章精选   标准书市   相关产品   会议直播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购买标准资料
咨询服务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章精选 -> 正文

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措
作者:国家标准委计划和信息部 曾畅     来源:《中国标准化》     日期:2005/11/17 8:43:13
 

    一、解读绿色壁垒

    近年来,随着关税壁垒的逐渐削弱,各国为了保护本国企业和生态环境,采取了一种新的贸易壁垒形式“绿色壁垒”来限制别国的出口。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贸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受绿色壁垒限制的影响也愈加明显。绿色壁垒又称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以保护人类及动物和植物的健康或安全甚至生命、保护生态和环境为名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措施,以阻止某些外国商品进口或在进口时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市场和环境的目的。它是继贸易技术壁垒之后的又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措施,主要分为绿色标志制度、绿色技术标准、绿色反倾销、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这六大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隐蔽性、技术性和广泛性,正日益成为发达国家对付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壁垒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开始兴起。最典型的案例是1991年美国限制进口墨西哥的金枪鱼及其制品。究其实质,绿色壁垒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发展而使全球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崇尚回归自然,追求健康的绿色消费。它是世界贸易发展的一个新动向,具有合理性和进步性;另一方面,绿色壁垒又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20世纪末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地位不断提高,在发达国家进口中所占比例逐年递增,由1990年的15%上升到2000年的25%。因此,一些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利用自己在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打着保护环境的旗号,构筑非关税壁垒,行贸易保护之实。

    二、我国出口贸易面临的绿色壁垒现状及原因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出口产品就遭受了多起以技术、安全为借口的贸易壁垒。国外绿色壁垒门槛提高最频繁的产业群主要集中在水产品、农产品、纺织服装和机电产品等涉及人身安全卫生和环保的产品,有以下几个发展特点:

    1.对产品的检测项目增加,检测范围扩大,并从抽检扩大到批检  欧盟对中国茶叶的农药残留量检测项目从20世纪80年代的6种扩大到目前的62种。日本对中国大米进口检验的理化指标从1993年的20项增加到2000年的104项。2002年2月日本对中国产活鳗及冷冻的鳗实施11项抗生素残留检测,包括一些从不用于鳗鱼的抗生素。4月24日,日本开始对中国产活鳗实行机场吊水48小时以上,逐批检查磺胺类药物残留。一些国家不仅对产品增加检测项目,而且扩大检测范围。例如,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环保法规对纺织品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包括纤维生产、棉花种植和处理、产品的加工及制造、消费者使用等都有明确的环保要求和规定。其中欧盟对进口纺织品规定禁用的108种染料中有104种是我国国内生产厂家正在使用的。

    2.对产品的检验标准提高

    欧盟对中国茶叶的检测,除项目增加外,还提高了检测标准,部分农药残留量检测标准比原标准提高了100倍以上。例如,三氯杀螨醇的残留量缩小到了原标准的二百分之一,氰戊菊酯的残留量缩小到了原标准的1%,欧盟还以长期用于茶叶害虫防治的化学农药毒性超标为由减少对我国茶叶进口。美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也提高对我国茶叶进口壁垒,使我国茶叶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大幅下挫,平均茶价比印度低40%,比斯里兰卡低60%。又如欧盟提出蜂蜜中氯霉素含量不能超过0.1个PPB,即10万吨蜂蜜中不能含有1克氯霉素。后在2002年干脆停止从我国进口蜂蜜。美国对产品中农药的检测,FDA标准由过去的50PPB改为1OPPB。日本有目的地启用0.0lPPM的安全标准来检测菠菜中非高毒性农药“毒死蜱”含量。

    3.增高了产品包装的门槛。即实行绿色包装

    实行绿色包装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但如果规定的标准超过一定的限度,就可能成为贸易的障碍。绿色包装的主要措施是:其一,以立法形式规定禁止使用某些包装材料。如禁止使用铅、汞、镉等对人体有害成分的包装材料,禁止使用稻草、棉絮等作衬垫物以防止农作物病虫害传入。其二,建立存储返还制度。对一些已经采用但有可能对本国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包装,在进口口岸更换包装后将原包装返还。其三,制定强制包装材料再循环或再利用法律,根据材料再利用情况给予税收优惠或惩罚。近年来我国在货物包装材料和包装检疫上屡屡遭遇到一些国家的绿色壁垒。例如,1998年起,美国要求所有来自中国的木质包装必须有检验和检疫证书,证明已经过防腐、熏蒸处理,以防止病虫害带入美国。之后,加拿大、英国、欧盟也对我国输入货物木质包装实行新的检疫标准。

    三、我国跨越壁垒采取的对策

    面对发达国家一系列绿色贸易壁垒,企业与政府联手,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适应绿色壁垒,化“壁垒”为“通途”。事实上,如果我国的出口产品能够切实符合国际环保标准,也有利于企业扩大海外市场,提高出口创汇能力。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绿色产品的需求量会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上升而上升,并在未来世界市场上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尤其在发达国家拥有广阔的市场。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比以前更注重产品的环境要求。资料显示,在美国,新产品中绿色产品所占比重1990年仅为5%,1999年则提高到了80%。目前,德国、日本等国开发的新产品中,绿色产品都占60%以上。而最新的调查表明,有77%的美国人表示,企业的绿色形象会影响他们的购买欲。在欧洲市场,40%的消费者喜欢购买绿色商品,贴有绿色标志的商品往往更受青睐,而82%的德国消费者在超市购物时会考虑环保问题。由此可见,绿色商品需求的扩大也给我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契机。因此,虽然绿色壁垒有种种的苛刻性,但如果我们能够趋利避害,发挥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后发优势,研制和生产与国际市场适销对路的绿色产品,必将能够使我国的出口贸易迈上一个新台阶。

    1.企业应走健康、绿色、高效率、技术型的发展之路

    (1)完善出口产品生产企业质量保证体系。企业标准化意识普遍增强,以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的排头企业为主参加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渠道通畅、积极性高,企业主体地位初步显现,标准化工作市场化机制基本建立,标准化工作总体上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以重要出口企业为主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初步建立企业主体参与、技术委员会组织、国家标准委宏观管理的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机制,使中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地位逐步提升,并逐渐与我国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地位相称;

    (3)以信息化和网络化促进标准制修订管理、技术委员会管理、标准销售、咨询服务、标准化科研和培训教育等工作的提升,实现标准化工作的信息化。

    要实现以上标准化“十一五”目标,笔者认为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吸收标准化专家、国民经济重点领域企业从事标准化工作的专家和相关领域的专家,组建国家标准化专家(咨询顾问)委员会,在国家标准化制度设计、政策制定、工作重点确定等方面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的咨询顾问作用,提高标准化决策的科学性;

    (二)按照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出口贸易所占比重和社会重要性(安全、环保、卫生等)进行标准化发展优先领域排序,并以此为基础确定技术委员会组建、国家标准研究、制定等的优先领域、投入比例和规划计划:

    (三)建立与各标准化优先发展领域排名前列企业的定期联系机制,逐步确立和实现这些企业在相应领域的技术委员会组成、国家标准制定、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由这些企业视其生产规模和自愿参与程度,承担涉及产品的非强制性国家标准制定经费,相应领域的强制性标准制定和国际标准化活动经费由国家重点支持;

    (四)按照效率、精简、市场化和国际化原则,并考虑标准化工作主要环节,合理调整和设置标准化机构,突出体现和增强服务功能。从标准制定、国际事务、政策法规、标准化科研、技术支撑、地方指导、市场服务等方面设置国家标准化管理机构,增强其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标准化宏观调控和管理职能。国家级标准化研究机构在以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标准为研究对象的同时,还应有针对性地动态研究国际标准化和我国主要贸易出口国家的标准化情况,增强为国家标准化重要决策提供支撑的能力。地方标准化机构重点突出标准实施、服务企业的功能。

    (五)实行主要工作岗位的轮换制度,加强标准化队伍建设和人才交流,提升战斗力,增强标准化工作的活力;

    (六)整合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分步推进标准化信息化建设,重点抓好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委员会管理系统和标准化服务网络的开发和完善。通过电子信息和网络技术解决标准销售量低、用户买标准难、盗版现象严重等问题。规范标准化培训教育工作,建立培训教育的资质认可制度。逐步建立标准化有偿服务所得经费投入到标准制修订活动的标准化经费良性循环机制,解决标准化经费短缺的问题。

  “十一五”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非常关键的五年,也是标准化工作大有作为的五年。抓住标准化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期,在标准化工作的各个环节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标准化工作一定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本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意见与建议 - 设置首页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4 standard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维护。建议浏览分辨率: XGA(1024x768)  京ICP备05033993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