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动态   标准公告   工作平台   组织机构   标准计划   信息查询   专题栏目   文章精选   标准书市   相关产品   会议直播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购买标准资料
咨询服务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章精选 -> 正文

标准化与社会公共安全——庆祝第36届世界标准日
作者:刘希清 施巨岭 周群 金巍 王新     来源:《中国标准化》     日期:2005/11/1 14:05:12
 

    2005年10月14口是第36届世界标准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等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已确定的纪念主题为“标准使世界更安全”。这一主题最清楚不过地说明了标准化工作与社会公共安全的关系。作为长期从事社会公共安全领域标准化技术工作的标准化工作者,我们为此感到十分振奋。本文仅从多年来的标准化工作实践中,谈谈标准化工作与社会公共安全的关系,不妥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一.“综合安全”的理念是以人为本的安全观,是现代人类对安全需求的一种综合表述“安全”是一个古老而现代的话题,是一个狭隘又宽泛的概念。安全需求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需要之一,人类在“生存”和“温饱”这些綦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安全”就成为首要的需求。现代人类需要的“安全”,既包括生存条件的满足(生活、工作的安定),还包括健康的保障,生命财产的安全以及应对突发性安全事件的能力等。因此,现代人类的安全需求是一种“综合安全”需求,即时时安全、处处安全(真实空间/虚拟空问)的需求。政府、社会、社团组织、企事业单位和民众共同参与,为全社会和全体公民创造一个在时间域和空间域上多层次多维度的安全保障,或全方位的安全保障,就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事业。

    ●安全与风险的对立统一

     安全与风险是对立的统一体,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要保障安全,就要预防风险。风险的发生意味着安全的被破坏,而安全的实现则标志着风险的被战胜或被克服。

    ●对安全风险的初步分析

    对人类安全的威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来自自然界或主要是自然因素引发的安全威胁,可以称之为自然属性(或准自然属性)的安全威胁;另一类是来自社会人文环境或主要是人为因素引发的安全威胁,可以称之为社会人文属性(或社会属性)的安全威胁(security);第三类是上述两种因素相互影响、综合作用而产生的对安全的威胁(safety-security),可以称之为综合性的安全威胁。

    ●损失预防与犯罪预防、防灾与减灾、突发性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是安全防范的永恒主题

    公共安全包括的范围很广,人们对安全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对危害健康和危及生命安全的威胁的预防,对战争、恐怖、暴力的预防、对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的预防等等,都属于安全的范畴,都应该有防范的措施和手段。因此,国内外安防界都认为,损失预防与犯罪预防、防灾与减灾、突发性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应该是安全防范的永恒主题。

    对公安部门来说,较多考虑的是与社会治安稳定相关联的社会公共安全,或是与损失预防和犯罪预防相关联的社会公共安全。实际上,要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决不是公安部门一家的事,需要政府、社团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才能做好这一工作。国内外社会公共安全行业的形成与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安全防范的基本手段和基本要素

    安全防范的三种基本手段:人力防范(人防)、实体防范(物防)、技术防范(技防)。这三种手段必须有效结合,才能取得好的防范效果。安全防范的三个基本要素:探测(预警)、延迟、反应。这三个要素必须相协调,才能建设一个好的安全防范系统或设施。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是技术防范手段不断更新、永无止境的不竭动力。技术防范手段的引入,带来了安全防范工作革命性的变革。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技术防范手段主要有三大技术领域:

    物理防范技术,通常也称为实体防护技术。主要是指利用各类建(构)筑物、实体屏障以及与其配套的各种实物设施、设备和产品(如门、窗、柜、锁具等)构成系统,以防范安全风险;这类防护技术与建筑科学技术、材料科学与制造工艺技术的发展关系极为密切。

    电子防范技术,主要是指利用各种电子信息产品、有线/无线通信产品、计算机网络产品等组成系统或网络,以防范安全风险;这类防护技术与探测(传感)技术、监控技术、视频与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系统集成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关系极为密切。

    生物统计学防范技术,是法庭科学的物证鉴定技术与电子信息科学的模式识别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主要是指利用人体的生物学特征(如指纹、掌纹、虹膜、声纹、面像等)进行个体目标识别与控制,从而防范安全风险的一种综合性应用科学技术;这类防护技术与现代生物科学、生物工程技术、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以及法庭科学技术的发展关系极为密切。

    ●标准、标准化工作是安全防范行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

    我国安全防范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技术基础和经济基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安全防范行业的生产总值已达350亿元人民币,近几年以每年25%的增幅增长;目前从业企业约15000家,从业人员约60万人,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朝阳产业。它的发展将为构建安全社会、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做出巨大贡献。

    SAC/TC100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18年来,已建立并基本完善了安全防范行业的技术标准体系(共约300项标准),制定、修订(并经批准发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70余项,正在制定修订中的标准30余项。SAC/TC100采用国际标准(IEC/TC79)的采标率达90%以上。安全防范行业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包括实体防护、防爆安全检查、入侵报警、视频安防监控、出入口控制、生物特征识别应用等技术领域的各类产品标准、系统标准、工程建设标准、管理标准的出台,为我国安全防范行业的发展和安全防范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社会公共安全行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与构建安全社会

    我国社会公共安全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和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己纳入科技强警的战略之中,在科技强警和科技创安的实践中,标准化工作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公民人身安全和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而且为构建安全社会与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根据国家对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的要求,我国公安系统设立了专门的标准化工作管理机构和标准审查、研究机构,组建了八个全国性和部内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它们是:SAC/TC100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含1个分技委);

    SAC/TC113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含7个分技委);

    SAC/TC179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含3个分技委);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公安部警用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公安部信息与计算机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公安部信息系统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公安部特种警用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社会公共安全行业已建立了以公安信息化标准为龙头、以刑侦技术标准、警用装备(设施)技术标准为核心,以治安管理、消防、安防、道路交通安全等技术标准为支撑的相对完整的社会公共安全标准体系,已制定并经批准发布了1000多项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这些标准的贯彻实施不仅对公安信息化工程(金盾工程)建设、对公安工作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而且对提高社会治安的综合防控能力和应对各种突发性安全事件的处置能力,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为整个社会公共安全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当前,全国人民正在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努力实现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然而,在新的形势下,国内外的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传统的安全威胁和非传统的安全威胁严重威胁着国家安全,影响着社会治安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小康社会的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都离不开“安全”,没有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没有人民群众的安居与乐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将无从谈起。“安全”将是未来社会和民众的重要需求。做好社会公共安全领域的标准化工作,促进社会公共安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将造福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惠及于广大民众。作为安防战线的标准化工作者,我们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我们将继续努力,做好安防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公共安全的技术标准体系,以实际行动响应第36届世界标准日的召开,以标准为武器,为构造安全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本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意见与建议 - 设置首页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4 standard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维护。建议浏览分辨率: XGA(1024x768)  京ICP备05033993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