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泰,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副主任。 记者:今年,很多地方的老百姓遭遇了“拉闸限电”、供暖不足等情况,能源问题成为大家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您看中国应该制定什么样的能源战略?
陈清泰:能源是国家经济的生命线。根据战略转型原则和着眼解决能源发展遇到的严峻挑战,未来20年中国应实行“节能优先、结构多元”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必须承认,我们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能源挑战,必须高度重视能源安全,尽快制定能源发展战略。
我国能源消费量巨大,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目前,我国已迈入重化工业时期。这个阶段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大增,快速发展的机械、汽车、钢铁都是单位增加值能耗很高的行业。
记者:在解决能源紧缺的问题上,大抵可以分为“节流”和“开源”两大途径。两者相比,您认为哪一方面更重要?
陈清泰:我们当然要把节流放在第一位。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在能源利用上取得了一个令世界瞩目的成绩———“GDP翻两番而能源消费仅翻一番”。但是,中国目前的能源消耗仍然浪费严重,节能潜力巨大。
当前持续发生的能源“三荒”再次告诫我们,中国并不是一个能源富裕的国家。
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单位GDP的能源消耗水平高出很多,一些重要耗电耗煤行业单位产出的能耗也高出很多。具体来说,我国生产每度电的耗煤量和每吨钢的耗能都要比国际水平高出20%,水泥生产更要高出30%~40%。作为一个每年新建建筑物最多的国家,我国的建筑物能耗比国际水平高出2~3倍。因此,解决能源问题,首先要把能耗降下来。
记者:如何才能把能耗降下来,仅仅是鼓励大家节水节电吗?
陈清泰:鼓励大家节能是应该的,但节能更需要政府运用财政、税收、信贷、法律等多种手段,促进能源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并对采取先进技术的企业给予一定鼓励。要提高进入能源生产领域的技术门槛,使能源工业发展建立在较高的技术水平之上。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要与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加大政府在能源领域的研发投入,以关键技术为重点,动员产学研各方力量组织攻关,加快能源工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
在全社会倡导保护与合理利用能源,使人们从生产到生活的各个环节都能改变耗能方式。
我们要支持推广采用节能、降耗、节水、环保的先进技术设备和产品,强制淘汰消耗高、污染大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譬如,要制定建筑节能标准和审批制度,不能达到节能环保标准就不允许开工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