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动态   标准公告   工作平台   组织机构   标准计划   信息查询   专题栏目   文章精选   标准书市   相关产品   会议直播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购买标准资料
咨询服务

您的位置: 首页 -> “两会”专题 -> 2005年“两会”专题 -> 正文

聚焦“两会”:宏观调控不能放松
来源:人民日报     日期:2005/3/7 10:30:49
 

    镜头: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坚定有力,声声入耳。

    一年前的“两会”,部分代表、委员 都在为经济运行中的一些不健康不稳定因素而忧虑。一年来,中央审时度势,未雨绸缪,果断及时采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从根本上着眼,从关键点着手,避免了经济出现大波动。一场考验,几番深思。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委员认为,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不管处于哪个区域、哪条发展水平线,归根到底,都要科学发展。宏观调控,正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浙江绍兴市委书记王永昌代表算了一笔账:目前绍兴单位GDP增量所需投资已成倍增长,每创亿元生产总值所产生的废气、废水超过发达国家标准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宏观调控的“倒逼”机制,“逼”着大家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甘肃定西市委书记石晶代表说,这次的调控,把解决“三农”放在重中之重,实行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支农举措,让天下农民尽开颜,去年定西粮食生产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实现历史性突破。只有把农民的事当作头等大事,经济发展才能持续稳定。“铁本”事件发生在江苏,但来自江苏的代表、委员们并不避讳这个话题。南京市委书记罗志军代表说,要快,也要好,在“快”与“好”发生矛盾时,首先必须保证“好”。去年,南京就主动压缩了一批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并从招商引资转向招商选资。通过调控,政府和企业都尝到了甜头。贵州铜仁地委书记杨玉学代表说,我们切实感受到,宏观调控调优了结构,调活了企业,调高了效益,调出了生机。西部地区也从这次调控中获益良多,西部要加快发展,就一定不能走东部一些地方的粗放式增长老路,不能陷入经济与社会、发展与环境、城市与农村“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畸形发展状况。

    贯穿始终

    镜头:听报告,议调控。这两天,在代表、委员的议论中,宏观调控成为高频词汇之一。

    江苏南通市长丁大卫代表说,从当前经济运行情况看,宏观调控工作绝不能松劲。土地紧了,就让厂房长高,向空中伸展;信贷紧了,就充分利用外来、民间资本,借机优化资金结构、拓宽融资渠道;资源紧了,就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原材料、能源、水的综合利用率……经济学家萧灼基委员指出,宏观调控不是可有可无,时轻时重,若断若续,而是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始终。只有把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整个经济社会才能均衡平稳发展。同时,宏观调控在动态中进行,必须加速推进各项改革,并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使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更具针对性,更能见实效。发展不动摇,思路要调整。一些代表、委员表示,宏观调控的成果毕竟是初步的、阶段性的,新问题新矛盾还会不断凸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应该“将宏观调控进行到底”。当然,这一过程中,需要更精准地把握调控的方向、重点、时机、力度和节奏。浙江杭州万事利集团董事局主席沈爱琴代表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将“更好地贯彻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更加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广大民营企业举双手赞成。调控犹如大浪淘沙,有利于优胜劣汰,做大做强。辽宁沈阳市长陈政高代表说,振兴老工业基地,关键要对中央重大决策正确理解,服从全局,不让干的坚决不干,鼓励干的全力去干,把调控真正视为东北振兴的发展之机、发展之福。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水平和发展前景。代表、委员们相信,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将引领着中国经济在新的一年稳步向上,健步向前。
 
 

 


 
本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意见与建议 - 设置首页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4 standard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维护。建议浏览分辨率: XGA(1024x768)  京ICP备05033993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