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动态   标准公告   工作平台   组织机构   标准计划   信息查询   专题栏目   文章精选   标准书市   相关产品   会议直播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购买标准资料
咨询服务

您的位置: 首页 -> “两会”专题 -> 2005年“两会”专题 -> 正文

矿业问题将成两会热点--宏观调控效果明显 问题矛盾不容忽视
来源:中国矿业报     日期:2005/3/4 9:53:08
 

    去年以来,随着我国煤电油运特别是主要能源矿产的全面紧张,加之一些地方安全事故频发,矿业问题引起了上至党中央国务院,下至普通老百姓的高度关注。记者近日从有关渠道了解到,这些问题也将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不少代表委员将就此建言献策。

  我国矿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石油产量达到1.75亿吨,煤炭生产能力也达到了19亿吨,新增电力供给能力达到6100万千瓦。这些都将极大地缓解目前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为今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保证。

  有关代表委员认为,2005年,由于宏观调控的效果继续显现,矿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有利条件,但问题和矛盾仍然不容忽视。

  首先,随着钢铁、水泥、铝业、房地产开发等部分过热行业投资增速的明显回落,一些新的盲目投资正在形成。部分代表委员认为,去年以来,国家总量紧缩和结构引导措施已经产生成效,但还没有根本消除矿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的体制根源,加之原有的结构性矛盾在市场调节中演化出新的结构失衡,这就对今年的宏观调控和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后,不仅需要保持矿业领域必要的投资增长,同时还要防止投资需求过度膨胀,更需要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引导投资方向,以市场为导向扶优限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其次,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煤电油运依然偏紧。部分代表委员认为,我国经济开始逐渐进入资源高消耗的重化工时代,高物耗和高能耗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又进一步加剧了能源的压力。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今年资源约束矛盾将更加突出:现有各类煤矿基本上处于满负荷、超能力生产状态,继续增产的余地有限,煤炭供求矛盾将更为尖锐;原油进口持续增加,给进口原油的采购、运输、港口接卸转运等相关环节带来较大压力,挖潜扩能的空间不大。缓解能源等"瓶颈"制约,根本上要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尽快改革基础产业价格形成机制,制定有预见性的发展规划,合理引导煤电油运的供给增加。

  再次,重特大矿难不断发生,安全生产备受关注。去年以来,一方面是煤炭供应持续紧张,一方面是重特大煤矿安全事故不断发生。据统计,受市场和利益驱动,我国煤矿超能力生产问题非常严重,去年近四成煤炭是在缺乏安全保障的情况下生产出来的。从河南大平、陕西铜川到辽宁阜新,一个个矿难背后,我们不得不注意到这样的现实:随着中国经济的"重型化"之路越走越远,煤炭、石油等要素市场供需日渐失衡。矿难背后,是煤矿不能承受之重。有关代表委员认为,在强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发展与安全必须并重。解决安全生产问题,要加快安全设施的更新改造,加快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使煤炭工业逐渐向着安全、优质、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同时,要加快解决煤电油运紧张的问题,防止煤矿等能源产品的超能力生产。在强化安全生产的管理与监督方面要有特殊手段,更要强调行政、法律、经济多种力量的整合。

  除上述问题外,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地质找矿工作等,都可能成为今年一些两会代表委员高度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本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意见与建议 - 设置首页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4 standard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维护。建议浏览分辨率: XGA(1024x768)  京ICP备05033993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