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动态   标准公告   工作平台   组织机构   标准计划   信息查询   专题栏目   文章精选   标准书市   相关产品   会议直播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购买标准资料
咨询服务

您的位置: 首页 -> “两会”专题 -> 2005年“两会”专题 -> 正文

“两会”前瞻:中国经济改革年求解攻坚之道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日期:2005/3/3 10:05:13
 

  去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说,中国经济处在一个重要的关口——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如投资规模过大、粮食减产、物价上涨等。

  中国经济一年来经受住上述考验,宏观调控取得初步成效,保证了中国经济这艘大船平稳、较快地航行,在三月召开的“两会”上,温家宝向人大代表述职时可以感到宽慰。

  成绩固然可喜,但温总理肩上担子依然不轻:中国入世进入后过渡期,市场全面开放在即;今年是中国第十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十一五”规划需要定调;今年也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发展良好势头的关键一年。

  中国经济依然处在一个重要关口,需要化解许多长期积累的、制约全局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如何化解难题?预计“两会”代表和委员将为此展开热烈讨论。

  历史经验表明,解决之道,唯在改革。正如分析人士指出,今年是中国经济积极而稳健的“改革年”。

  中国宏观经济暴露出来的问题,比如投资盲目扩张、资源紧张、增长效率较低等,都与体制性和机制性弊端有关。中国政府高层表示,着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是为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要在加强宏观调控中深化改革,通过深化改革从体制机制上消除经济健康发展的障碍。

  宏观调控是解读去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但改革实际上是真正的主题: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时,推出了投资体制改革;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时,对农民实行直补,完善了税费改革;其它如金融改革、税制改革、国企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都在试点中逐步深入。

  此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已经为今年的中国经济定下基调: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好地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此背景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今年已有所调整:财政政策从积极转为稳健,利率市场化等货币政策改革也渐行渐近。而为了逐步消除可能导致经济大起大落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真正改变中国经济“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怪圈,诸多体制改革措施需要社会各界讨论定夺。

  二十多年中国经济发展,改革如影随形。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改革也越来越艰巨,如金融改革、国企改革、政府自身的改革等皆是难啃的骨头,下一步能否攻坚成功,有所突破,关乎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改革之年能否并且如何找到妥善的攻坚之道?“两会”代表和委员即将赴京共商国是,届时他们将为此献计献策。


相关报道
·吴建民剖析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热点话题 (2005年3月3日 14:29分)
 
本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意见与建议 - 设置首页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4 standard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维护。建议浏览分辨率: XGA(1024x768)  京ICP备05033993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