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动态   标准公告   工作平台   组织机构   标准计划   信息查询   专题栏目   文章精选   标准书市   相关产品   会议直播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购买标准资料
咨询服务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案例分析 -> 正文

环境标准与国际贸易
来源:中国认证咨询网     日期:2007/10/12 8:37:2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的恶化已成为制约国际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近20年来,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这两个问题常纠缠在一起,自由贸易支持者和环境保护者各执一词,互相指责。其实,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两者目标都是为减少废物、增进生产效率、为人类谋求福利。每个主权国家或每个WTO成员,都有权制定环境保护法来规范本国(本地区)的生产和消费。但是,当产品一旦进入国际贸易范畴,必然会在多边贸易体制内发生贸易与环境碰撞。突出的例子就是欧盟化学品REACH制度以及电气电子设备领域的WEEE指令和RoHS指令。这些指令都是以“环保”的名义出台的,实行“污染者付费原则”。此原则表面上看来十分合理,但对于面临贫困与环境恶化双重压力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却可能因无力承担这项高昂费用而使出口欧洲相关产品的竞争力大为削弱,或干脆退出欧洲市场。

  国际贸易与环境议题

  在1947年制定的《关贸总协定》(GATT)中,没有多少涉及环保方面的问题,GATT只是用概括的语言规定了环境问题可以作为适用GATT一般原则的例外。这从GATT的第3条第4款中对“相同产品(like product)”的解释中可以看出,它认为“相同产品”是指产品的物理特性、最终用途和税号分类,也就是说,只适用于产品本身,不能考虑产品的“生产过程与加工方法(PPM)”等因素。如果考虑了PPM,则必然与GATT的基石“国民待遇原则”相抵触。

  事实上,贸易目标和环境目标毕竟存在差距。目前,环境治理和贸易发展,已成为WTO的重要议题,在WTO的各种会议上,都是成员热烈争论的内容。贸易与环境的真正冲突,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贸易快速发展、全球环境保护运动蓬勃兴起的时代背景下。GATT东京回合谈判中所达成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第一次涉及环境措施可能成为贸易壁垒的问题。1986至1994年乌拉圭回合时期,贸易和环境讨论的广度和深度大为扩展,这时,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作了修订,并通过了一系列其他协定。处理与贸易有关的环境问题的一般原则也散见于《世界贸易组织协定》、《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卫生与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定》(SPS)、《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及《农业协定》等条款中。

  利益冲突构成环境壁垒

  不同国家之间,在贸易与环境问题上一直存在利益冲突。目前,这种冲突表现为“环境壁垒”。例如,美国按其国内的《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法》,对进口的金枪鱼采取限制措施,于1991年引起与墨西哥、1994年引起与欧洲共同体之间的贸易纠纷,并发展到提交WTO争端解决机构裁决。日本提出“肯定列表制”,对进口农产品残留物质做出规定。所有这些都是通过“环境措施”来提高市场准入的门槛。这种新型的、隐秘的环境壁垒(包括环境、卫生、健康等方面)是不分国别的,而是针对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一切国家。

  “环境壁垒”(或称绿色壁垒)的起因有3个方面:一是由于发达国家对产品的生产方法、工艺过程以及检验检疫的技术手段比发展中国家先进,所以,他们制定的环境标准起点高,于是对发展中国家形成贸易壁垒。二是在WTO规则中,缺乏对环境措施进行规范化,条款中用词笼统、模棱两可,客观上给发达国家钻了国际贸易法的空子,出现了“灰色地带”。三是各国人民之间的生活习惯、社会风气和经济水平差距,形成贸易的环境壁垒。

  环境与贸易矛盾一时难以化解

  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世界经济发展已使全球环境不断恶化。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如何能达到和谐发展,是个棘手的问题。环境与贸易这对矛盾恐怕一时难以化解,这是个涉及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课题,只能经过全世界各国共同不懈努力才能取得成效。

  对我国而言,国际贸易生态化的发展,无疑使我国出口贸易受到很大的冲击。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存在机遇的一面。一是“十一五”规划确定了3个要素:人民、环境和资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根据。在“十一五”规划指导下,政府必将更重视对生态的保护和加大对环境治理的投资力度,使我国在绿色产业的发展速度加快。二是我国近年来,在污染治理上已摸索出一套具有特色的办法,而在某些环保项目上也能与发达国家一争高低了。最重要的是,我国具有丰富的绿色资源,我国大西北的自然开发区,正等待着我们去开发。凭我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必有信心和能力开发绿色产品,并逐步使之成为国际市场的主导产品,创造自己的绿色标志品牌,把我国的国际贸易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本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意见与建议 - 设置首页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4 standard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维护。建议浏览分辨率: XGA(1024x768)  京ICP备05033993号-27